編者按:非凡十年,逐夢港城。黨的十八大以來,連云港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矢志高質量發展,加快新時代“后發先至”奮進步伐,譜寫建設人民期待的現代化新港城新篇章。
為全面展示我市各縣區、功能板塊十八大以來的發展成就,以及貫徹落實市委十三屆四次全會精神的務實舉措,連云港發布推出《喜迎二十大 建功在港城·社長總編專訪縣區“一把手” 》專欄,詳實反映全市各地在高質量發展軌道上奮勇爭先,努力實現新時代“后發先至”的擔當與作為,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蘇北小城,到以實力榮膺多個全國百強稱號;
從農民人均收入全省中下游,到依靠水晶電商等產業實現藏富于民;
從城鄉面貌相對落后,到打造一個百姓認可的文明幸福城——
10年蝶變,魅力晶都,活力迸發。
黨的十八大以來,東海縣緊盯經濟發展,矗立起十年奮進的“鮮明標桿”,地區生產總值連跨四個百億元臺階;堅持改革開放,澆筑起十年奮進的“厚實基座”,累計實際利用外資近11億美元;深化城鄉統籌,描摹著十年奮進的“最美風景”,創成國家衛生縣城、國家智慧城市;致力民生福祉,匯聚成十年奮進的“力量之源”,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穩步提升。
近日,在接受連云港日報社全媒體記者采訪時,副市長、東海縣委書記宋波表示,東海作為連云港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縣,為全市發展挑大梁、扛重擔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全縣將堅決貫徹“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樹立強烈的“答卷意識”,保持清醒的“趕考狀態”,擔當作為、務實奮進,更好地“扛起光榮使命、譜寫新的篇章”,確保全面完成、力爭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著力打造東隴海產業帶發展標桿,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踐行新發展理念 經濟能級倍增
【面對面】問: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有科學的理念作指引,發展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過去十年,東海如何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闖出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 副市長、東海縣委書記宋波接受連云港日報社社長、總編輯采訪
答: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10年來,東海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握住新發展理念的“根”和“魂”,并根據新發展階段的新要求,堅持問題導向,切實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推動提升經濟能級。
首先是堅定不移搶占發展高地,全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堅持“工業立縣、產業強縣”戰略不動搖,選擇最有條件、最有基礎、最有優勢的領域,全力打造有特色、有影響的產業集群。在依托資源優勢,重點支持太平洋、晶海洋等龍頭企業打造硅產業行業航母的基礎上,改變單一發展偏好,積極發展新材料產業、新循環經濟產業、礦業產業、水晶產業、綠色食品加工業等。10年間,東海地區生產總值從245.67億元增長到632.85億元,連跨四個百億元臺階;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從17億元增長到30億元, 年均增長5.8%;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
其次,堅持綠色發展,顯著提高群眾的生活質量。持續推進綠色轉型,準確把握“碳達峰、碳中和”,提高環保準入門檻,建設低碳循環園區,從源頭上、根子上為生態環境減負,切實把東海的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引擎。10年來,東海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獲評首批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農村美的同時,農民也富起來了。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1萬元增加到2.23萬元,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
第三是通過改革開放,實現經濟騰飛。10年里,東海綜合改革不斷深化,政務改革等多項工作在全省名列前茅。主動融入國家和省開放大局,搭建了“2+5+8+N”園區發展框架,組建了“6+X”駐外招商辦事處,與日韓、歐美、港臺等25個國家和地區廣泛開展經貿合作,累計實際利用外資近11億美元、招引億元以上項目621個,獲批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
【在現場】9月16日,江蘇太平洋石英的冷加工車間,一派繁忙景象,車間生產的產品主要用于光通信。隨著5G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市場需求旺盛。該公司電子事業部副總經理錢衛剛說,“在光伏領域,我們擁有行業領先的光伏產業全系列石英整體材料解決方案,光伏石英材料始終保持國內市場占有率前列。在半導體領域,產品先后通過了日本及美國知名半導體行業頂端設備廠商的產品認證,公司同時也在開發更多半導體用新品種,加快推進國際及國內其他主流半導體設備商的產品認證。”成立于1992年的江蘇太平洋石英股份有限公司,是東海民營企業發展的一面旗幟。作為全國石英企業上市第一股,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0%以上,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長180%以上,為促進東海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堅持人民至上,藏富于民也用之于民
【面對面】問:生活過得好不好,人民群眾最有發言權。黨的十八大以來,東海如何實現讓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答:東海人認為,縣城的生活條件不比市區差。2021年,東海縣私家車保有量超過16萬輛,位居全市縣區第一。大家都說,東海是藏富于民,引導百姓創業,讓老百姓盡快富裕起來,這是我們的追求和目標。
“東海水晶甲天下。”硅資源富了一方百姓。東海水晶產業去年交易額300億元,較2012年增長10倍。目前,全縣水晶從業人員有近30萬人,擁有各類水晶加工企業3000多家,東海成為全球天然水晶的集散中心、中國珠寶玉石行業最具影響的特色產業基地之一。近年來,借助一根網線,東海又將“數字”融入水晶、鮮花等傳統產業,鋪就一條充滿時代氣息的富民路。
“藏富于民”也“用之于民”。黨的十八大以來,東海把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置于首位,始終保持堅持不懈的韌勁,敢于擔當的干勁,攻堅克難的狠勁,一件接著一件辦,一年接著一年干,上學、就醫、文化、旅游等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群眾心中的美好期待一步步變為現實。
新增財力的8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堅持每年辦成十大民生實事,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控制在3%以內,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9.3%,城鄉基本養老、醫療、失業保險覆蓋率和參保率逐年攀升。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累計教育投入超190億元;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逐步健全,躋身省基層衛生十強縣;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實現行政村全覆蓋,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平安法治東海深入推進,安全生產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連年下降,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獲評省平安縣、省法治建設示范縣,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穩步提升。
【在現場】近日,中江國際集團與東海縣聯合舉辦以色列項目專場招聘會,為廣大群眾境外就業搭建優質平臺,創造良好條件。在招聘會現場——石榴街道辦事處南門廣場,人頭攢動,不少外縣的求職者也專程趕來咨詢報名。東海縣商務局副局長王海龍說:“以色列項目是中以政府合作項目,是縣委縣政府的富民工程。項目年收入在30萬元以上。另外,以色列經濟發達,生活便利。”據統計,活動現場前來應聘、咨詢人員達到400余人,現場通過面試初試合格人員150余人。此前,中江國際集團與東海縣政府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主題是“鄉村振興、海外就業”。為了促進戰略合作協議的深入推進,專門舉辦了這次專場招聘會,主要招聘木工、鋼筋工、抹灰工、瓷磚工等。
統籌城鄉發展,打造生態宜居福地
【面對面】問:十年發展,東海縣城鄉面貌今非昔比,現代化氣息撲面而來。在打造宜居城市方面,東海縣有哪些務實之舉?
答:過去十年,縣委、縣政府一如既往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大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持續完善城市功能,加快鎮村建設,城市基礎設施能級、宜居環境品質、民生保障水平不斷優化,城市、鎮村的變化可以說是“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續提升。
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引領,加快建設人民滿意的現代化宜居城市,讓“福如東海”更加可觀可感。
一方面,把“福”體現在現代化城市建設上。系統推動水晶小鎮、濱河新區、高鐵新城、溫泉小鎮等片區融合發展、聯動發展,全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培育城市特色。加大城區整治提升力度,扎實推動老舊小區改造和雨污分流達標區建設。快速推進口袋公園建設,全面刷新城市形象。
另一方面,把“福”體現在城鄉統籌協調上。樹立“鎮當城建”理念,重點培育安峰、桃林、青湖、白塔埠等一批中心城鎮,不斷增強鄉鎮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持續推動農房改善五年專項行動,統籌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重點任務,加快創建一批生態宜居美麗示范鎮村。
值得一提的是,這十年,是東海城市生態不斷優化,內塑外展的十年。以西雙湖風景區、金牛公園、水晶公園三個城市水域公園為亮點的“城市綠肺”,以石安河、玉帶河、自清河為依托的“沿河景觀帶”,以“口袋公園”為點綴的“城市綠島”,實現綠化提質增量,“城園合一、人城和諧、美麗宜居”的生態湖濱城市生態體系初步形成。
【在現場】“過去,忙完農活,俺們村的人基本上晚上吃完飯看會電視就睡覺,沒有什么娛樂活動。現如今,俺們跟城里人一樣,晚飯后也能瀟灑瀟灑……”初秋的夜晚,正在村文化廣場拉二胡放松心情的石榴街道新莊村農民李義樂呵呵地說。近年來,石榴街道不斷加大村級文化廣場投入力度,實現全街道17個村文化廣場全覆蓋,為農民享受精彩“夜生活”創造條件。與城里人比追求、比瀟灑,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和城鄉環境的改善,東海老百姓過上了豐富多彩的生活。
十年發展不尋常,十年奮進著華章。東海大地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充分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東海的成功實踐,從一個縣域印證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偉大成就,生動詮釋了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東海將堅決貫徹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奮力譜寫“強富美高”現代化幸福東海新篇章!(記者:連云港日報社全媒體采訪組)
總值班: 吳弋 劉昆 編輯: 宋添翼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