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十三五”期間,連云港港口緊扣國家戰略和全市臨港產業發展需要,加快樞紐港、產業港、物流港、貿易港建設,區域性樞紐大港功能顯著提升,港口服務支撐作用充分發揮,轉型升級邁出了堅實步伐。
全力打造“一帶一路”標桿示范通道。經過5年的建設發展,依托港口、統籌港航路園國際物流體系構建的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更加高效便捷。連云港深水大港承載能力顯著提升,2019年完成貨物吞吐量2.44億噸、全省第5,其中集裝箱480萬標箱,位居全省第1、全國第10、全球第36。港航運輸網絡日益完善,已開通中東、美西南、非洲3條遠洋干線在內的集裝箱航線73條,形成覆蓋“海上絲路”主要國家和地區的高密度運輸網,海河聯運航線初步形成了全面對接蘇魯豫皖的市場格局,構建了“一港四線”海河聯運通道。鐵路國際班列運輸穩步增長,成為全國少有的開通阿拉山口、霍爾果斯、喀什、二連浩特4條國際過境通道的港口,利用自貿區政策優勢,首創了中歐班列“保稅+出口”集裝箱混拼、國際班列“車船直取”零等待等創新經驗,助推班列效率提升,班列運輸在江蘇省占比超過40%,運量位居全省首位、全國前列,成為全國中歐班列最具特色的運輸品牌。通道沿線物流園區逐步形成規模,搭建起以中哈物流合作基地、上合組織國際物流園、霍爾果斯東門無水港為重要節點的物流鏈式發展格局。
樞紐大港建設提檔升級。“十三五”以來,連云港沿海港口公共基礎設施與港口碼頭項目全面推進,港口集疏運體系和保障系統持續完善,基礎設施供給不斷優化。建成投用連云港區30萬噸級航道,已擁有集裝箱、鐵礦石、氧化鋁、散化肥、糧食、煤炭、液體化工等專業化泊位為代表的萬噸級以上生產泊位71個。以連云、徐圩港區為重點,港口集疏運體系加快建設,逐步形成公鐵水各種運輸方式齊全、內外銜接高效的港口立體綜合集疏運體系。
港產聯動無縫對接。“十三五”期間,連云港港口緊扣全市產業強市發展需要,突出以徐圩港區為重點的產業港建設,提高對臨港產業的保障支撐作用。圍繞石化基地需要,加快盛虹煉化一體化、衛星石化等產業配套碼頭以及公共管廊、疏港鐵路建設,開工徐圩港區30萬噸級航道。同時,建成海濱大道及徐圩疏港大道,推進海河聯運、連宿高速及228國道繞行等工作,加快形成服務石化基地的集疏運快速通道體系。“十三五”期間,依托產業立港的兩翼新建港區吞吐量均突破1500萬噸,全部實現一類口岸開放,港產聯動集聚效應不斷增強。
綠色智能港口加速升級。“十三五”期間,連云港進一步加大港口綠色生態港建設,高壓變頻岸電、LNG與太陽能清潔能源、LED節能照明以及綠色節能建筑等先進技術得到廣泛應用,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設施及港口粉塵在線監測系統覆蓋海港及海河聯運區。連云港港綠色智能港口建設與運營科技示范工程通過交通運輸部驗收。已建成覆蓋主體港區、溝通兩翼港區的信息網絡架構,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港口綜合信息平臺,先后研發應用80余個信息系統,港口、口岸90%以上的關聯業務實現信息化覆蓋。建成上合組織國際物流園物流信息中心并深入推進新亞歐大陸橋集裝箱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建設,初步建成“互聯網+多式聯運”港口物流平臺。(□ 連交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