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為然
如果說年輕人作為社會的主流,他們的生活方式、目標追求一直備受全社會矚目,并經常引發各種話題和討論,如今,大概是緣于社會老齡化的進程,隨著銀發一族群體的擴大,人們的目光也開始越來越多地投注到老年人的身上,圍繞老年人的生活和他們的養老問題,各種話題和討論也日漸增多。我們身邊越來越多的老年人,他們是如何安排自己晚年生活的?他們在物質方面有哪些困難和要求,他們在精神方面又有哪些向往和追求?他們過得快樂和滿足嗎?他們需要的又是怎樣的快樂和滿足……在這各種關注和討論中,文化養老值得重視和提倡。
65歲的馬女士,喜歡用智能手機拍攝自己喜歡的事物,每次拍完之后,精心修圖,再配上幾句優美抒情的文字,然后發到微信朋友圈后,朋友們的點贊、轉發,讓她心里美滋滋的。馬女士的丈夫最近則迷上了在手機APP聽有聲書,雖然需要付費,但他覺得這錢花得值。
一樓有乒乓球室、卡拉OK廳,二樓有舞蹈、保齡球、臺球廳,三樓有羽毛球館……位于北京市朝陽區一個小區內的老年活動中心最近火出了圈,這里場地不錯,收費合理,有人教打球,中午可以在樓下吃飯,非常方便。每天老人們絡繹不絕,大家邊交流各種話題邊開展文體活動,“忙”得不亦樂乎。
城市里各種文化設施都在擴建和增多,向老年人敞開了懷抱,以連云港市圖書館為例,新館共35000平方米,一層為讀者自修區、報告廳和自助圖書館,樓上二至六層為開放式布局,處處為讀者借閱圖書報刊提供最大方便,整個閱覽座席1800個,每天可為2萬名讀者提供閱讀和活動服務。非節假日里,不少老人選擇來這里讀書看報,有的老人來回騎車將近兩小時,樂此不疲。
此外,近年來很多城市老年大學報名火爆一座難求,折射了老年人不斷高漲的文化需求,為解決供需矛盾,中國老年大學協會為全國各老年大學免費開放了在線學習平臺。“網上老年大學”小程序和APP上線后,兩個月內總用戶數已超過百萬,最受老年人歡迎的《聲樂教程》《服裝搭配》《中醫學基礎》《電子琴》《葫蘆絲》等等,每門的瀏覽量都超過了200萬次。
無疑,隨著基本物質生活得到保障,老年人開始有了更多的精神文化需求,愿意參與更具拓展性的文化活動、購買品質較高的文化產品、享受更具個性化的文化服務。但另一方面,“文化養老”方興未艾,整體情況卻遠非樂觀,面臨各種各樣的現實困難,如社會服務水平不高,從各個層面來說都缺乏相應的組織、引領和倡導;市場供給能力不足,對老年文化需求缺乏準確判斷和深度挖掘,缺少場地,缺乏相應的文化產品,等等。
積極推動老年人參與社會文化活動,全方位地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方面。實現“文化養老”,對個人、家庭、社會和國家而言都有重要意義。因此,誠如專家所言,政府、社區、機構、企業和家庭缺一不可,要各司其職、各擔其責,努力幫助老年人實現“文化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