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先鋒 陳汝沛
灌南縣東北半島,有一鄉鎮叫田樓鎮,如今的田樓鎮是2013年由長茂鎮和田樓鄉合并而來,而說起田樓的名字歷史就更具有意義了。
田樓歷史悠久
據《田氏族譜》記載:明朝初年,有田氏先祖從蘇州遷至現在灌南花園的浣瀆鎮,到清咸豐年間有先祖田醴泉兄弟二人,將家遷至現在的老田樓街處居住,以耕讀起家。到田國正輩(清太學生,誥封登仕郎)住悅來集,買灌河灘涂產田萬畝,東自現在的堆溝,西至現在的張店附近,成為一方赫赫有名的地主。
據該家譜記載,醴泉公很有仁德,家譜上說:歲有余資,乃以仁民愛物為職志,凡鄉閭貧困,饑無食、寒無衣、病無醫藥、死無以知葬具者,公則量力而資助之,皆滿其意而去……清同治七年,歲大歉,公發倉散粟以拯災黎,全活甚眾,無流亡者……
田國正因家資殷富,就在灌河北岸大興土木,建了兩幢二層樓房,一幢是木質結構、一幢是磚混結構,建樓立祠堂,宅地由樓取地名田家樓,由是此處就叫田家樓,后來簡稱田樓。
自田家樓建成后,在此迅速興起一處集市,周邊百里范圍商賈云集,與隔河響水互應互補,帶動了灌河北岸經濟的發展,成為灌河北岸百里河岸標志性建筑。
田樓街88歲的孫俊才指著滔滔的灌河水說,由于灌河逐年沖刷拓寬,河道北移,田家樓木質樓房的原址已處于現在的河心位置了。
孫俊才帶我們翻過河堆北,接著說,另一處磚混結構的樓房遺址在現在的市民小廣場的涼亭處,1966年文革開始后被紅衛兵拆除,建成了人民公社農具廠,我們從田樓村閱覽室找到了當年的照片。照片的背景就是磚混結構的田家樓。
望著生生不息潮起潮落的河水,孫俊才給我們講述了幾經風雨、淹沒在歷史風波里的田家樓。
一身正氣的田四奶
據記載,到田樓后的第二代田氏族人中,有一位周身充滿浩然正氣的田四奶。
首先她有一副好心腸,平時她就關心同情窮苦人民,誰家有什么困難找到她一定不會讓你空著手回,她成了窮苦人的活菩薩。
1946年春,已分家居住到程七圩的地主田康得知共產黨突圍干部張桃信回到潮河北,連夜趕來田樓準備捉拿,張桃信在逃無可逃的情況下找到了田四奶,田四奶二話不說,將張桃信藏在自己的床下,田康尾隨到田四奶家想抓人立功,被田四奶罵得狗血噴頭。田康礙于田四奶兒子田庶是族兄而且是田樓偽保長,只得忍氣吞聲不敢造次,田四奶又是長輩,更不敢下手。但他始終在周圍轉悠,想乘機抓捕。田四奶知道后,手握龍頭拐追打,并且放言:在我田家別想抓走一個好人!被田四奶凜然正氣嚇呆了,只得灰溜溜逃走了,張桃信也因此脫身。
1939年冬,海嘯過后鬧饑荒,田家樓北小海地主成佩堂趁機抬高糧價,用一船小麥到灌河南放高利貸,被地頭蛇張文標兄弟黑吃黑搶走,成佩堂買人打死張文標,并逼張的妻兒賠五船小麥,揚言如果不賠,要殺全家,成佩堂是慣匪出生,殺人如麻的許二黑胡都得讓他三分,張文標妻兒只好到田家樓尋求救命,田四奶巾幗不讓須眉,秉公斷案,最后就以你丟船他丟命擺平了此事……
因此到了上世紀“文革”時期批判地富反壞右時,田四奶雖是地主成分,卻被群眾保護起來,不讓批斗,真是善有善報。
紅黑子女涇渭分明
田氏到田樓的第三代子女中走上紅黑兩條路的各有其人。
田寶瑚(和惡霸地主田康結仇,出走參加八路軍)1955年授銜大校,后任四川省儲備局局長。
田芬(女,八路地下交通員)通過徐繼泰副官駱桂番介紹,和戰友王潤祿以夫妻名義在海州開裁縫鋪,收集情報,后產生感情生有一子,為了地下工作方便,孩子送灌南小窯公婆處撫養。
1945年冬,田芬到青島參加八路軍地下黨有關會議,那時交通不便,來回近一個星期,沒想到家里卻發生了大的變故,丈夫王潤祿被捕了。當她來到臨洪閘、板浦等地下交通站時,發現這些交通站都被破壞了,聽當地街坊說是她丈夫帶人來的。后經仔細打聽才知,原來丈夫在敵人殘酷的審訊中叛變了。田芬心急如焚,因為從板浦到濱海一線還有許多地下交通站,如果都被破壞,灌河南北的地下情報將完全失傳,影響的就是共產黨南北戰線的連貫與延伸。田芬在心里經過慎重反復的思考衡量后作出了一個重大的決策:大義滅親!
田芬以家屬的名義要求與丈夫王潤祿單獨見面,在一偏僻處,在人證物證對證的情況下,從未開過槍的田芬,為了組織不再被破壞,也為了犧牲的戰友,槍殺了親夫,并連夜通知楊集交通站撤離,為了通知響水、濱海一線的交通站,也為自己順利撤走上海,田芬決定連夜過潮河(今灌河)。她以孩子在潮河南小窯的爺爺奶奶家生病為由急需過河,沒想到潮河已被許二黑胡封鎖,無法過河。她急中生智想到了當時擔任田樓鄉國民黨保長的弟弟田庶,無奈田庶在許二黑胡面前竟然一點面子也沒有,田庶找到了同在國民黨里做事的許二黑胡外甥徐庭貴,以親戚之名向許二黑胡要了路條這才成行。田庶將姐姐田芬送上船時,田芬的上船失足險遭落水,無意中背囊墜落在岸上,田庶起身拾起,在遞給姐姐時手下感知囊中有一硬物,分明是手槍……
田康田庶他們兄弟沒想到,在他們的家庭里竟然出了個共產黨。
田庶的姐姐田芬是我黨地下交通員,在國民黨常備第二旅旅長徐繼泰侄女徐潔的照相館潛伏了好長時間,后來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解放后,田芬轉業到上海閘北區從事統戰工作,退休后享受離休干部待遇,上世紀90年代離世。只可惜她的直系親屬已不在這里,我們無法查找到她的身份資料。
田寶山之子田葵,隨父親參加八路,解放后轉業在灌云縣工作。田寶琨之子田庶,接任父親保長之職,保護鄉鄰,掩護突圍干部,成為“白皮紅心”的保長。
田康卻是惡霸地主的典型代表。他移居程七圩后稱霸一方,他本來就殘暴成性,加之和國民黨常備隊第二旅第一團團長蒲開喜是拜把子兄弟,更加囂張跋扈。窮人在他面前,沒有任何人格尊嚴。佃戶賈六在田康地里割草,田康懷疑賈六偷割苜蓿草吃,到賈六家見賈六正在做飯,用糞勺攪了他的一鍋粥。佃戶給田康家挑水,不能換肩,前一桶水他會留下,后一桶會被令倒掉,他認為挑水人會放屁。
1946年,田康殺害了許多革命群眾,雙手沾滿了共產黨人鮮血。1948年冬,田康逃亡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