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王征樺
《紅樓夢》中有一個情節:為元妃賈元春省親修建的大觀園竣工后,眾人給園中橋上亭子的匾額題名。有人主張從歐陽修《醉翁亭記》“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有人主張從“瀉出于兩峰之間”中取“瀉”字,題為“瀉玉”;賈寶玉則覺得用“沁芳”更為新雅,賈政點頭默許。
翼然,動感十足,一副站在高處,急于張揚的樣子;瀉玉這個詞,仿佛能讓你聽到夸張的流動聲;而沁芳二字,則比喻了植物在溪流之畔,默默傾吐清遠氣息的狀態,此時此刻,花樹、假山、亭臺樓閣以及中國審美意識中潤物細無聲的一面,緊密融合在一起,傾吐出脈脈的芬芳,它符合元妃“惡繁悅樸”的天性,當然為賈政選中。“沁芳”兩字,展示的是一種從容的低調。一種埋頭栽種,勉力耕耘,不急于索求結果的從容,只有相信未來的人,才有這樣的審美意識:放下不必要的急切,滿園的草木自然將開花結籽,給予心靈以無限的慰藉。
兒子結婚時,我請的花車師傅是尚師傅。在我們池州,尚師傅以手藝好、開車穩、服務細膩周到著稱。被他服務過的客戶,都會將行將結婚的親友、同事介紹給他,請他出車。約了尚師傅的車,凌晨4點鐘他就會把車開到鮮花店的門口,與老板一起動手,在車頭車尾和車頂上,點綴玫瑰、鶴望蘭、睡蓮、百合等鮮花。尚師傅車上的每一朵花,都是他親手挑的,設色高雅,造型別致,特別是車頭花的裝飾,絕不會是那種大眾化的V形和心形,而是別有新意,以對對碰、蝴蝶結、新人名字的首字母等造型表達美好的寓意。婚禮要辦漫長的一天,因此,尚師傅細心地在車上準備了噴壺,連噴壺里的水,他也早早在太陽下曬過,除盡自來水中的殘留氯氣,這樣的水輕柔噴在鮮花上,才會令花車上的鮮花一天都精神水靈。
當初,和尚師傅一起開張經營花車業務的還有兩個朋友,堅持了不到一年,這兩位朋友嫌花車出租掙錢少,幾乎同時撤了資,一個投資了旅游業,一個改行做餐飲,只有尚師傅依舊在干老本行。不想,這兩年受疫情的影響,旅行社和餐飲業務大不如前,看著尚師傅的業務做得風生水起,客源充裕,兩個朋友由衷感慨:只怪自己當初沒有定力。
其實,發財要趁早、成名要趁早這樣的成功學如今誤導了不少人,有一點成效就如亭翼然,占據C位;有一點成績便發出喧響,聲如瀉玉。而默默砥礪,暗暗生長與積累的跬步之功,卻被很多人遺忘了。要知道,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沒有這份功在不舍的信念,便難以抵達“入園得察沁芳”的境界。畢竟,急切地拗造型,怎比得上自然拙樸之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