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水]陳萬星
父親離開我們已經快5年了。
記得父親在最后的那段時光里,多次對母親和我們兄弟三人提及他的一個“小心愿”:他最放心不下的,是三位老戰友。父親說等他“走”后,要我們三兄弟每人負責“掛鉤”照顧他的一位老戰友,包括要時常留意和關心他們的身體狀況;逢年過節要經常去看望他們;如果他們家中有什么喜慶之事,要代表父母前去“隨禮”恭賀;假如他們遇到什么難處,要積極主動、力所能及地給予幫助解決等等……
父親還替我們三兄弟具體指定了“掛鉤”幫扶對象,當然,這里的“幫扶”,主要是指情感方面的交流、溝通與陪伴。他們不需要我們經濟上的付出,各自的兒女們也都很孝順。我想,父親就是用這種方式,希望將他對老戰友的那份真摯感情進行延續與傳承吧。
聽奶奶說,父親18歲的時候就出來當兵了。當時,父親又瘦又矮,征兵的同志怕父親吃不了部隊的苦,就想“拒收”。但最終態度堅決、自信滿滿的父親,用言語和真情打動了對方,同
意征召父親入伍。
父親先是在沈陽軍區錦州某部服役,幾年后又調到北京軍區某部。又過了幾年,在1966年,也就是響水建縣的那年,隨部隊一起開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參加邊疆的開發與建設。據說,響水縣城最老、最繁華的那條“東方紅大街”,就是為了歡送父親他們那批響水籍的“戍疆”將士們而緊急建成的。當時與父親一起開赴新疆的響水老戰友,就有近200人。1980年初,父親那一批戰友們陸陸續續又被調回老家響水工作。
剛回到老家的那些年,雖然交通和通信還不怎么發達,但通過努力,父親還是聯系上了多位失聯多年的老戰友,記得那時候戰友聚會,加上“軍嬸”能有六七桌人。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有好多已經相繼離世。
在父親去世前,還能經常聯系上居住不遠的幾位老戰友,這些軍人出身的“老可愛”們,個個性格耿直、思想高尚、嚴于律己、寬以待人,他們對自己的家人管教甚嚴,視榮譽和工作重于生命,眼里容不得半點沙子。
幾年來,我們兄弟三人將父親的“小心愿”謹記在心,并一一按照父親的要求去做,希望父親的“老戰友們”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