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李寒冰
常在暑假帶孩子出去旅游,以增長其見識、開拓其眼界。沒想到其中有次頗讓她有點失落。
那是她小學(xué)畢業(yè)那年的陜北之旅。
車剛過銅川服務(wù)區(qū),孩子就開始變得興奮起來,不時地東張西望,嘴里還不停念叨著,到黃土高原嘍,馬上就能看到黃土嘍。
然而,透過疾馳北去的車窗,一路上,兩邊撞入眼簾的都是大片大片的綠色。無論是那一個個饅頭狀的山峁、一道道彎曲的溝壑,還是峁底一片片平坦的谷地,都覆蓋著綠綠的植被。
哪有黃土啊,這也不像黃土高原啊,孩子顯得有點失落。
可能還得再朝北吧,同行的一位家長安慰她。
隨后幾天,在革命圣地延安,我們參觀了鳳凰山、楊家?guī)X、王家坪等革命舊址,感受到以毛澤東為代表的老一輩革命家和共產(chǎn)黨人扭轉(zhuǎn)中華民族命運的豐功偉績;在“萬里黃河一壺收”的壺口瀑布,我們震撼于浩蕩的河水如千軍萬馬咆哮而下、氣吞萬里之勢;在延川,當(dāng)看到彎度達320度的乾坤灣如一幅天造地設(shè)的天然太極圖時,我們禁不住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天下第一陵”黃帝陵,我們瞻仰了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像,參觀了中國最古老、覆蓋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接受了一次深刻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洗禮。
但無論在景區(qū)還是路途,所到之處皆林木蔥郁、綠草如茵,再加上那幾天一直淅淅瀝瀝下著小雨,處處蒼翠欲滴,煙雨蒙蒙,簡直與草長鶯飛、雜花生樹的江南別無二致。
哪兒能看到黃土?
當(dāng)孩子鄭重地把心中的疑惑告訴導(dǎo)游,沒想到這個陜北小女孩一下子呵呵地笑了,半響才說,難喲,得再朝北,那兒天干點,或許能見到。
怎么變化這么大,我問。
治理呀,小姑娘似乎對這個問題有點不屑,也許是嫌我們少見多怪。
原來從上世紀(jì)80年代開始,國家就在黃土高原上造梯田、筑淤壩、植樹造林,進行小流域治理;尤其是從2010年開始,當(dāng)?shù)卣幼⒅夭捎每茖W(xué)的方式,以植被自然修復(fù)為主,退耕還林還草。
如今,曾千瘡百孔、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林木覆蓋率不斷提高,光禿禿的山峁?jié)u漸被綠色覆蓋,高原的主色調(diào)也由“黃”向“綠”轉(zhuǎn)變,成了“綠色高原”。
隨著植被增多,黃土高原越來越濕潤,入夏以來,已下了好幾場雨。
這次旅游讓孩子有點小小失落,我們做家長的事先確實始料未及。但轉(zhuǎn)念一想,這何嘗又不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呢!
這種“失落”或許孩子將來還會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