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張粉英
又一個高溫天,40℃。一早,小徐備下熱飲和冷飲,以及預防中暑的藥品。夏天的桃園雜事多,除草、治蟲、摘桃,樣樣需要人手。工人來自附近村莊,能做事,能吃苦,小徐感激他們,也疼惜他們。
錦繡黃桃原產于浙江。三年前,小徐夫婦接手這一片300多畝的桃園,驚喜地發現揚州宜陵地區土質為高沙土,比江南丘陵的黏土更適合黃桃生長,長出來的桃子口感極好。然而更多的苦惱也接踵而來。
天災是其一。桃樹掛果之后最怕刮風,雖然有預案,在桃樹中心豎起竹篙,像斜拉橋一樣拉著樹枝,意外依然隨時會發生。每天,小徐老公都在桃園里修剪斷枝。薅去斷枝是對桃樹殘存部分的挽救,但眼睜睜看著桃子被扔掉,又是一種鉆心的痛。
還有雨水。桃樹生長需要風調雨順,就是一個禮拜下一次雨,但老天會聽你種桃人安排嗎?2021年夏天,一場名為“煙花”的臺風過后,連續4天下暴雨,導致其中30畝小桃樹全部死亡。今年春天和初夏特別干旱,盡管種桃人努力抗旱,但早桃還是歉收。俗語所謂“大水淹到腰,抵不上攔頭澆一澆”,不服不行。
另一層苦惱是對付搗蛋的鳥兒。桃園的鳥簡直要成精,它們知道桃子什么時候熟,成群結隊飛來偷吃;吃相又差,這個啄一口那個啄一口。種桃人只能在桃林中安裝“驅鳥器”。這是一種電子設備,輪番放著各種鳥兒天敵的鳴叫,虛張聲勢。時間一久,鳥兒似乎也摸出一點門道,不怕了。種桃人選擇妥協:自然屬于萬物,不獨人能占有。畢竟,鳥兒的食譜也講究葷素搭配,有時會吃點蟲子,為種桃人免費打工。
很多桃園選擇使用防護網,天幕似的罩住整個桃園,讓鳥兒無法降落。他們桃園不用,因為防護網會遮擋陽光,對桃子生長不利。不給桃子套袋也是基于陽光因素。桃子需要陽光直射,才能醞釀自然的甜和鮮。
說到陽光,也是一層苦惱。桃子最好的成熟環境,是部分葉子遮擋著,猶抱琵琶半遮面,一早一晚接受陽光撫慰,到正午躲在葉子下乘涼。桃樹側枝越多越好,能豐收也方便摘果,向上的一律薅去。但早春修枝的時候,師傅會在每棵桃樹頂部特地留下幾根嫩枝,任其向上生長,長成一把把小傘。然而總有小傘照顧不到的地方:伏天,強烈的陽光會灼傷桃子皮,留下難看的疤痕,像嬌嫩的皮膚長出老年斑一樣,雖然不影響口感,但賣相差。
仰仗老天恩賜,今年的晚桃,到目前為止長勢不錯,枝頭滿滿的。如果接下來不刮臺風、不下暴雨,應該是個豐收年。
小徐老公只會埋頭苦干,這個夏天就在桃林里修枝。修著修著,汗水就濕透了衣服,回來換一套,再接著干。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種桃人不抱怨,他們有中國農民的韌性,更有農民的善良。2021年,一場疫情肆虐揚州,桃子成熟期趕上交通管制、道路封閉,大批桃子爛在地里,在那樣的災難面前,他們摘下最好的黃桃,裝了150箱,捐送到交通卡口,慰問那些執勤的志愿者。
這一對年輕夫妻來自浙江嘉興。異地創業有太多的辛酸,這個黃桃成熟的夏天他們身在異鄉,遙望故鄉山高水長,太多的東西回不到從前了,只能寄希望于汗水、奮斗、勤勞,希望山河無恙歲月靜好,每一個日子都甘甜,像他們種的桃子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