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汪微微
母親被送進ICU后,自動生成一個新名字:9床。守候在室外的我,則被喚作“9床家屬”。
守在ICU大門外,才會真正讀懂這句話:“生死之外,皆是擦傷。”每一張搶救床被推送過來時,都伴隨著凌亂的腳步聲和隱忍的抽泣聲,無一例外。待大門緊閉,腳步停止,新一波哭聲猶如悶雷,翻滾爆裂。此時不會有人前去安慰,也沒有人會流露出被打擾的煩躁,老家屬們只是靜靜地看著,然后等待哭聲自動停息。只有遇到不吃不喝的新家屬,老家屬才會上前解勸。我常聽到一位就著白水啃饅頭的阿姨對新家屬說:“你一定要吃點什么,這樣才有力氣陪伴躺在里面的人。”我也學著她的樣子,對很多后來者這樣說。從最初悲痛欲絕不吃不喝,到悄無聲息地逼迫自己一口口吞下,再到咬緊牙關地籌醫藥費,在這里停留一段時間后,每個家屬都會明白一個道理:有一場硬仗要打,眼淚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因為ICU的特殊性,加之疫情防控的需要,這里不允許陪護,也取消了探視,能見到親人的唯一機會就是在他們被推出來做檢查時。家屬們一邊簌簌地落淚,一邊扶著手推床急急地走。我也多次這樣和母親相見,我哽咽著叫她,并忍不住伸出手想摸摸她的臉,但都被隨行的護士制止了,原因是高危病人需要保持情緒穩定,更需要防止感染。大多數時間里,家屬們除了聽醫囑、簽字和繳費外,都是無事可干的,但沒有人會離開,守在這里,只為離里面的親人更近一點。
在這里,除了眼淚和絕望,也有溫柔和體諒。夜里,家屬們拿著各自的泡沫地墊或折疊躺椅,沿著墻邊一字排開。長長的隊伍,從緊閉的大門口起,順著大廳墻邊,繞過開水房,蜿蜒到過道、走廊與電梯邊。院方沒有人出面阻止,也沒有人維持秩序,但家屬們會自動留出足夠醫護人員推著搶救床奔跑的通道。哪怕實在找不到空地,家屬們寧可蜷縮在樓梯邊、衛生間旁,也不會占據那些位置。家屬們都明白:意外隨時都會降臨,要給生命留出一線希望。
在這里,最讓人羨慕的是那種只負責流淚的家屬,大多數家屬,都只能充當戰神,輸贏已不重要,挺住意味著一切……不管多久,媽媽,我等你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