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王干
何處最江南?
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有人認為是蘇杭,有人認為是金陵,也有人認為是揚州,還有人認為是無錫,我個人認為,如果找一個涵括江南元素最多的區域,恐怕是吳江。
江南如詩,江南如畫,江南水韻,江南煙雨,江南作為一種地域符號和文化符號,近年來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重視和闡釋,江南的內涵和外延,也在被人們慢慢地廓清。能夠代表江南的元素很多,水鄉,絲綢,古鎮,禪寺,園林,才子佳人,等等,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而吳江擁有了這些江南文化必備的元素,吳江就是一個濃縮的江南小芯片,可謂是江南中的江南。
水韻江南,江南的韻味離不開水。吳江正是一個被水環抱和浸透了的區域,全域水的面積2.67萬公頃,占了總面積的22.7%,也就是說吳江接近四分之一的面積是在水上。吳江的地名就含有水,西邊直接面對太湖,境內更是水網密布,河道縱橫,盛澤、震澤這兩個著名的古鎮,也是以“澤”來命名,有人曾用浮在水面上的一片桑葉形容吳江,說明吳江的水系發達,因水而生。吳江境內還有寬闊的同里湖,碧波蕩漾,湖水清澈。尤其是大運河穿越其間,那些石碼頭和水文站,記載著水的記憶和水的蹤跡。而建在河道上的那些古橋,無論是磚橋還是木橋,都是水上迷人的風景。
吳江還是絲綢之都。絲綢文化是中華文明幾千年的驕傲。吳江自古就和蘇州、杭州、湖州被稱為四大絲綢之都,吳江以一個縣的建制與它們并駕齊驅,足見其絲綢底蘊深厚,無論是海上的絲綢之路和陸上的絲綢之路,都能找到吳江絲綢的影子。吳江的盛澤鎮現在建有絲綢博物館,而建于清道光年間的“蠶王殿”,一方面說明吳江絲綢文化的發達,另一方面也說明吳江人吃水不忘挖井人,他們對蠶王的供奉,是感恩,也是對大自然萬物生靈的敬重。
吳江境內多古鎮,同里古鎮已經成為和昆山的周莊、浙江的烏鎮成為江南旅游文化的三顆明珠之一,而盛澤鎮、平望鎮、震澤鎮、黎里鎮也是風景各異,江南韻味十足。吳江的古寺廟眾多,歷史悠久,我最近采風造訪位于震澤鎮的慈云禪寺,寺內有一座佛塔,是全國文保單位。這座建于宋代的慈云禪寺,古樸典雅,寺內的慈云寺塔,高達38米,金碧輝煌,時值秋高氣爽,藍天白云,塔影映射在河水中,真是“秋水共長天一色”。而同里湖羅星洲一個小小的島嶼上面,就有道觀和佛寺,和周圍的景致極為和諧。
吳江的古建筑也深受游客的喜愛,震澤鎮的師儉堂也是全國文物保護單位,作為江南的大宅門,師儉堂具有官、儒、商等多種功能,在江南古鎮不多見。而作為中國園林標本之一的退思園,更是將春夏秋冬四季巧妙地融于院子中,人生與哲學,歷史與現實,實用與審美,在退思園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中國古典園林的很多著名建筑都在北京、蘇州、揚州等城市當中,而退思園建在一個吳江的同里小鎮上,和揚州的個園、蘇州的拙政園、獅子林等被陳從周先生稱為“江南四大 園林”,這樣的經典江南園林,是其他古鎮上的園林無法比擬的。
1998年,我去過退思園,至今還難忘,還時時想起這顆江南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