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
秋風起,曬秋忙。曬秋,是鄉村秋日最斑斕的物語。
曬秋,就是糧食入倉前的掃尾工作,在我們老家是一項重要的農事。從脫粒機流淌下來的稻粒帶著水汽,需要晾曬一周左右才能徹底晾干。這尾巴呀,要曬得干透掃得到位,如果沒曬干曬透,糧食入倉以后會發霉的。
老家是六間堂屋的院子,偌大的一個谷場。每到秋天,剛摘的花生、脫粒的稻谷、包著莢的黃豆堆滿了院落的犄角旮旯,給農家小院涂滿了黃澄澄的色彩,簡直就是一幅潑墨潑彩畫。父親母親喜悅的笑聲,和著柿子樹上的“紅燈籠”哼唱著一首秋天的贊歌。
清晨四五點鐘,母親“吱”的一聲開門聲驚醒了院子里樹葉上和院墻外草尖上的露珠,隨著谷場上掃帚掃動的節奏跳起了歡快的舞蹈。父親揭開覆蓋了一夜雨布的稻粒堆,睡飽的稻谷再次發出了金黃色的光芒,隨著谷堆次第打開,整個谷場亮了起來,新鮮的稻香彌漫開來。當朝陽透過樹葉的逐影鋪滿了谷場,一粒粒稻谷早就靜靜地躺在了谷場上,朝圣般地迎接每一縷陽光的到來。
稻粒堆成谷山,晾曬稻谷,近處父親用木锨撒開,遠處就要用到勻板了。勻板,就是一塊一米左右長的木板橫過來,在中間垂直安裝上一個木杠,木杠另一頭再裝上一截七八厘米長的橫木。這個勻板,我們老家蘇北那兒叫“攤木”,下面的木板長度差不多,區別的是木板寬度十多厘米到三十厘米不等,記得我們小時力氣小,都是用那種窄一些的勻板。
在老家,勻板的用處可多了,在種植禾苗的時候勻平苗床上的田泥,晾曬稻谷的時候攤平和翻動谷場上的谷粒。在勻板兩端還會裝上兩個鐵環,系上長繩子方便人在前面拉著,整理禾苗床和晾曬大堆稻谷的時候就需要系繩子了。
一般在前面拉繩子的是母親和我,我們牽起繩子,將長出來的一截搭過肩頭,身體前傾,雙手抓住繩子使勁往前拉,繩子緊繃在背后,很多時候我們還會喊著號子加油,像極了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掌勻板需要力氣和技巧,插在谷堆里太多拉不動,太少又會跑空趟,這活兒非父親莫屬了。父親雙手緊握住勻板杠子,手背上青筋凸起,在后面掌握著勻板的方向,勻板杠子梢頭橫木頂在肚子上使勁往前推。這樣來來回回幾十趟,稻谷山就分散成很多小小的谷堆了,接著用勻板翻曬平整即可。
勻板曬秋,曬著曬著,就曬出了秋天滿滿的收獲,曬出了農人甜甜的幸福。每年,我家院子里勻板曬秋的場景都會上演十幾次,我們在一場場曬秋中慢慢長大,也漸漸遠離了老家的勻板和谷場。
在外時間久了,常常憶起老家院子那個谷場,夢中總會出現勻板曬秋的場景,耳畔響起拉勻板的號子聲,每一次醒來,都是淚濕枕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