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尹畫
我是上世紀末移居到上海的。剛來上海時,不會說上海話,情緒各種擰巴,感覺與這座城市格格不入,數度想“棄甲歸鄉”。有一天,老公正式找我談了下話,他說:“你好好學上海話,學說方言是融入城市的一道門檻,否則,你就會被一道高高的屏風隔在外面。”
學說上海話發生過不少趣事。有一回,香港上司來上海出差,中午請同事們一起吃飯,有一兩個同事私聊時講起了上海話。香港上司聽不懂,但是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極強,他說,你們教我說幾句有趣的上海話。一個調皮的上海男同事,就教上司講“大小轉彎”。上海人把向左轉說成大轉彎,向右轉則表示小轉彎。可憐的上司第一天學會了大小轉彎,第二天又忘記了,大轉彎到底是朝左轉還是朝右轉?暈頭轉向搞不清。
又有一次,香港上司吃飯時坐在我邊上。席間,有個上海同事講了“王伯伯”的詼諧經歷,上海同事都發出心領神會的笑聲。“王伯伯是什么意思?”香港上司聽得一頭霧水,打破沙鍋問到底。“王伯伯就是姓王的老男人啊。”我很自信地插話。結果,滿桌笑噴:“上海話里的‘王伯伯’是指講話不算數、辦事不靠譜的人,哪是你解釋的那個意思。”
兩年后,我已經能夠說一口可打90分的上海話,心中的自卑感和孤獨感不翼而飛。附加收獲是聽滬劇、海派清口和海派相聲時,基本沒有聽力障礙了。至此,感到自己真正融入了大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