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敏 王雅萱 陳榮)“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這是辛棄疾筆下,古人浪漫多姿的夜生活。
近千年已過,現代都市里的夜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近年來,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港城的夜市已經發展成為包含食、游、購、娛、體、展、演等多元形式的夜間消費市場,夜生活成功升級夜經濟。由其所塑造的消費模式、生活方式,不僅代表著城市里不停升騰著的煙火氣,也成為新時代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生動注腳。
市井燈如晝,城市夜未央。隨著天氣漸漸轉暖,“夜經濟”風生水起正當時。
春日漸暖 夜間煙火氣升騰
早春,乍暖還寒,尚未褪下厚厚冬裝的人們,已經迫不及待地在下班后三五成群結伴走出家門,感受流光溢彩又熱鬧紛繁的夜生活。
3月11日晚上7時,海州吾悅廣場北側露天廣場上,國潮燈籠匯聚、千盞明燈閃爍,一場震撼人心又流光溢彩的視覺盛宴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打卡。現場不僅有套圈、射擊、扔飛鏢等多個特色互動項目,同時還匯聚了全國多種特色美食。穿行在這樣的大型燈籠秘境,還能偶爾邂逅穿著漢服的漂亮小姐姐,讓人有一種時空穿越的感覺。
此時的鹽河巷同樣熱鬧非凡。早春的夜晚尚余微寒,巷子里依舊人頭攢動,商家的呼客聲和市民的嬉笑聲,不絕于耳。“爆頭八爪魚來10串,生蠔、海星分別來6只。”巷東首的某燒烤攤點在夜晚11時迎來客流高潮。即便忙到不停歇,店老板還是渾身是勁,“最近每天都忙到夜里兩三點,平均每張桌子翻臺4次,很多招牌菜品都已售罄,看來明天要多進點貨了。”
開春以后,各地煙火氣、忙碌勁兒逐漸回升,城市的夜晚也正在重現繁華與靈動。每天下午5時開始,鹽河巷的百余家美食攤位煙火升騰,千余張桌椅輪軸翻臺,數萬名食客摩肩接踵,旺季日均客流量6萬余人次,今年元宵節當日客流量突破20萬人次,成為不打烊的城市餐廳。
文旅結合 激發夜經濟活力
沿著民主路老街一路前行,穿越“時光隧道”,街邊的文創夜集、古玩夜集、美食夜集、百貨夜集、后備廂夜集,讓人流連忘返。“淮海戲劇場”“百姓大舞臺”,讓市民的夜間生活有了新體驗。穿著漢服開心自拍的青年,帶著孩子觀看演出的長者,還有在露天餐桌前大快朵頤的各色人群,在吃喝和游玩中,體驗著夜經濟帶來的樂趣與滿足。
海州古城,幸福南路文化旅游街區,華燈初放時,臨洪門、古牌坊、鐘鼓樓、準提寺、雙龍井游園、朐陽門等地標景觀流光溢彩,吸引眾多市民游客。這里,白天是一條文化旅游特色街區;晚上,則是可供市民游客娛樂、休閑、吃喝、玩樂和觀光為一體的海州夜市。
當下,夜經濟已不僅僅是“逛吃逛喝”,更體現了多元化發展的文旅結合。我市在大力發展夜經濟的同時,還注重本地人文自然景觀和夜間消費的結合,豐富夜間文旅業態的同時,創新文旅產品供給,以夜游、演藝、美食、非遺、文創、燈光秀等業態產品,做大夜游,繁榮夜經濟。
政策扶持 夜經濟迭代創新
夜晚的燈光和人氣是一座城市活力與魅力的“晴雨表”,是居民生活幸福指數的風向標。評價一座城市有沒有活力,不僅要看白天,也要看夜晚。
為了推動夜經濟的發展和繁榮,近年來,我市相關部門和街區相繼出臺政策加以扶持。《連云港市推進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建設工作實施方案》明確提出發展夜游經濟,培育“夜游、夜秀、夜娛、夜購、夜讀”等夜間文旅業態,開發一批“觀演賞景”精品線路。提升街區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的文化內涵,推出一批常態化、特色化、多元化夜間演藝項目,豐富游客和市民“白天看景、晚上看戲”文旅消費體驗;布局24小時“智慧書房”,延長圖書館、博物館、民俗博物館、非遺展示館等公共文化場館開放時間。海州區文體旅局牽頭出臺《關于印發繁榮海州區夜間經濟實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打造7個特色夜市,帶動數千人實現自主創業就業;老新浦風情街區也對轄區內文化類企業實行“惠、減、免”等優惠政策,并推行鄉土人才計劃,招攬非遺、文創人才進街開店設館,以及多種方式提升夜間銷售額,年均營業額突破23億元,年游客數突破2400萬人次。
人潮熙攘的隴海步行街、燈光璀璨的民主路老街、煙火氣十足的鹽河巷、文旅氣息濃郁的海州夜市……一幅幅美麗的夜經濟畫卷正徐徐展開,人文與煙火氣息相融相生,綻放著夜港城特有的迷人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