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演藝集團歌舞劇院 舞劇《西施》杭州首演!

西 施,作為四大美女之首,千百年來她便是美麗的象征,眾多文人墨客為她寫詩賦詞。 蘇大學士的一句“西子”,道出了西施的文化高度,一介浣紗女,能和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墨子等世界文化巨匠一樣被人尊稱為“子”,這是何等的榮耀。
然而榮光背后,作為一名普通女性,西施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從浣紗女到吳王妃,她經(jīng)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現(xiàn)代的我們又該如何去解讀和理解西施的這份美呢?市演藝集團歌舞劇院合作創(chuàng)排大型原創(chuàng)舞劇《西施》為我們提供了獨特的視角,為西施賦予時尚感,讓年輕人看懂西施,以西施的成長為軌跡,開啟一場探索女性成長與蛻變的綻放之旅。
經(jīng)歷近兩個月的排練,集團歌舞劇院的舞者們從連云港到杭州,日月兼程,爭分奪秒的在舞臺上揮灑汗水,精益求精,力求為觀眾呈現(xiàn)最美“西施”的鏡像人生。6月5日晚,大型原創(chuàng)舞劇《西施》在杭州大劇院首次公開演出,現(xiàn)場氣氛格外火爆,為炎炎夏日再添了一把熱度。著名舞蹈藝術家楊麗萍親臨現(xiàn)場觀看了整場舞劇演出。 演出結束后,楊麗萍對舞劇《西施》表示了高度評價和贊賞,她表示: “從年輕人的角度,完成了對經(jīng)典IP的全新解讀,讓我們在西施這個傳統(tǒng)人物身上,看到了現(xiàn)代女性的力量。 ”
西施本是一個容貌傾城的浣紗姑娘,一次意外地偶遇,她被選拔成為了一個肩負國家興亡的重點栽培對象,最終她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成為了一位才貌兼?zhèn)涞钠媾樱龑⒆约旱牡拿\同國家前途綁定在一起,放棄愛情,離開故土,開啟了另一段人生旅程。
西施的故事雖然經(jīng)歷千年,卻歷久彌新,舞劇《西施》是現(xiàn)代年輕人視角下對于傳統(tǒng)經(jīng)典的全新演繹。它以傳統(tǒng)故事為底色,挖掘西施這個古典角色的現(xiàn)代意義,為觀眾打開了各自涂色的可能性。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個西施,每個人也都是西施,臺下的你,或許也正如臺上的西施一樣,在經(jīng)歷著屬于自己的成長與蛻變。
舞劇《西施》的創(chuàng)作手法相較于傳統(tǒng)舞劇也大有不同。《西施》是一部非常注重東方極簡美學表達的舞劇,無論是在舞段還是舞美設計上,都摒除了傳統(tǒng)、刻板形式的“美”,將東方雅韻與現(xiàn)代極簡相結合,給觀眾留足想象的空間。
虛實互動、雙線敘事是該劇的一大特點。《西施》在舞美設計上為觀眾營造了兩層幻境,一層是西施對于愛情的幻想,另一層是勾踐為了復國大業(yè)為吳國營造的紙醉金迷的假象。這兩層幻境通過倒置的舞臺布景來呈現(xiàn),無論是亭臺樓閣,還是山巒舶船都被倒掛在了空中,呈現(xiàn)一派鏡花水月之像,不僅讓觀眾感受到一種此處無水勝過有水的空靈之感,更是一種理想照進現(xiàn)實的共鳴。舞臺布景整體為紙雕質感,通過紙雕的形式將寫實的元素極簡化。
此外,全劇還運用到了大量的留白藝術,比如當西施為自己一個人舉行婚禮時,舞臺上撤去了所有舞美,只留下最純粹的紅與白,西施的情感在光影造型的勾勒中被不斷地強化和暗示,復雜的劇情得以凝練,為觀眾留下了更多想象與品味的空間。
舞劇《西施》的服裝制式是根據(jù)春秋時間古越服飾特色進行意象化提煉的,服飾用色更是選自中國傳統(tǒng)色,比如浣紗舞中淡淡的艾綠色、響屐舞中濃烈的煙脂和朱紅色、鄭旦身上的石青色,都是我們所熟悉的國畫顏色。
除了對古典文化的傳承,舞劇《西施》在服裝造型上還融入了諸多當下流行元素。用時尚感讓年輕人讀懂西施,因此劇中服飾在配色和細節(jié)上都蘊含了現(xiàn)代時尚元素。例如劇中士兵的鎧甲上運用了現(xiàn)代的幾何圖形來凸顯角色的剛毅堅韌。

舞劇《西施》力圖打破觀眾固有印象,用時尚感讓年輕人看懂西施,讓西施所代表的女性成長和蛻變實現(xiàn)“出圈”。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讓西子姑娘這個流傳了2500年的美麗傳說,在21世紀的世界舞臺上,散發(fā)出耀眼奪目的光芒。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劉雅楠
來源: 連云港發(fā)布
【編輯:劉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