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我們協調解決了煩心事,實在太感謝了!連云區人社局真的是我們農民工心中的‘定海神針’。”5月17日,杜云新接到電話回訪時仍然難以平復心中的激動。
杜云新曾是連云區某項目工程的鋼筋工班組長。從2019年初開始與21名同伴在某項目工地打拼,共被拖欠工資90多萬元。了解事情后,連云區人社局迅速聯動信訪、住建、城管等多部門,成立工作專班,多面出擊展開調查。5月12日下午,雙方在連云區人社局及相關部門的監督下,面對面理清了工資賬目,涉事公司負責人劉仁通過銀行轉賬的方式向杜云新一次性支付了916769.8元欠款。至此,拖欠2年的欠薪問題全部妥善解決。
這是連云區人社局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我為群眾辦實事”的一個生動實踐。5月正值《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實施一周年,連云區人社局緊緊圍繞黨史學習教育,牢牢把握“五字訣”,在全區營造“不愿欠薪”“不能欠薪”“不敢欠薪”的社會氛圍,織牢農民工工資“保障網”。
“強”保障。連云區堅決采取“鐵腕”治欠舉措,成立由連云區人社、住建、公安等部門組成的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領導小組,積極構建勞動保障監察執法與刑事司法的“直通車”。針對農民工侵權案件涉及的領域、類型,采取一名牽頭領導、一個主體部門、一個工作隊伍、一套工作預案、一級對口組織的“五個一”工作辦法,確保農民工維權訴求及時得到妥善處置。
“廣”宣傳。結合“春風行動”、執法巡查等活動,通過搭建宣傳平臺“當面”宣傳、發布網絡鏈接“掃碼”宣傳、利用電子屏幕“滾動”宣傳、走進黨校課堂“講授”宣傳、制作動畫短片“趣味”宣傳等形式,有效提升了《條例》社會知曉率,使農民工樹立正確的維權意識,營造了全民治理的良好氛圍。
“早”干預。連云區人社局除對傳統勞動密集型領域如工程建設、加工制造等行業開展不定期走訪外,針對全區新經濟新業態的社會保障、工資支付等現狀和風險問題也多次開展專項調研,立足于早預防、早介入、早處理,把欠薪苗頭“掐滅”在萌芽狀態。《條例》實施以來,共為182名農民工追發工資待遇201.83萬元。全區被欠薪農民工比重從2019年的10%下降到2020年的5%,查處的欠薪案件、拖欠金額及涉及人數3個指標近年下降幅度都在10%以上。
“暢”通道。連云區人社局在全區各在建項目工地設置勞動者維權黨員服務公示牌,載明工程項目信息、勞動者維權須知、勞動保障監察投訴電話等信息,確保勞動維權途徑公開化、透明化。同時,積極搭建網絡舉報平臺,引導農民工通過網絡途徑反映權益保障訴求,支持以手機拍照材料進行“云投訴”,確保每一名勞動者訴求均能依法及時處理。今年以來,連云區勞動監察部門接聽企業和勞動者電話咨詢1500個、政策解釋1200人次,受理率100%。
“巧”化解。連云區堅持貫徹“調解優先、調判結合”的理念,運用舉案說法、情感疏通等方法,最大限度地促使雙方當事人取得溝通諒解、主動履行義務,極大降低了勞動者維權成本和企業不必要的損失。值得一提的是,連云區人社局今年與司法局、信訪局等部門聯動開展“調、裁、訴”一體化辦事服務,通過基層點、流轉線、輻射面的建設,形成保障企業和勞動者雙方合法權益的工作合力。目前,共快速調解勞資糾紛案件20起,涉案金額59.56萬元,結案金額57.41萬元。
“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最根本的就是要把學習黨史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發揮好人社局作為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做好廣大職工群眾的‘家里人’。”連云區人社局主要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連云區人社局還將持續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效真正轉化為工作動力和成效,切實讓農民工感受到連云人社“家”的溫暖。(顧敦慧 李倩茹)
總值班: 吳弋 劉昆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