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贛榆區沙河鎮把推進美麗宜居小城鎮創建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從完善公共服務、推進產鎮融合、塑造城鎮風貌、繁榮傳統文化等方面提升,做大做強區域中心鎮,全力打造產業興、百姓富、環境美、文化厚的美麗宜居城鎮。
發揮特色資源優勢,做足紅色“重卡+”文章
通過平臺整合為突破口,突出黨建引領,以規范運營服務等有效形式,實現重卡產業鏈的資源整合與有序發展,鎮區及周邊環境全面提升。由政府牽頭,成立沙河鎮重卡服務中心,采取市場化運作模式,集中規模經營、規范管理全鎮重型車輛。組建沙河重卡應急救援隊,對發生重大自然災害和車輛事故進行快速響應、迅速救援,展現沙河重卡車輛群體社會責任擔當,樹立沙河公益性救援品牌形象。
打通全域路網循環,構建安全出行“生命線”
沙河鎮以233國道整治為重點,打通主鎮區對外生命線,讓群眾享受安全快速舒心通暢的出行條件。動員本鎮鄉賢參與北環路和東大線建設,構建鎮、園區一體化、循環式的“快速路”。目前投資1629萬元全長1905米的北環路和投入1420萬元全長4095米的東大線已建成并接入路網,打通主鎮區到大嶺片區“主動脈”。
產業集聚承載民生,打造家門口“夢工廠”
沙河鎮全力發展工業集中區,重點引進服裝加工、電子制造等勞動密集型企業,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重點項目和鎮區集聚,實現鎮區居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新調整“服裝加工、機械制造(電子電器)、循環經濟”主導產業。規劃建設沙河鎮工業集中區,新建連云港國安電子互感元器件、灝業軒年產300萬件針織服裝、賢瑞絲年產2萬噸棉紗線生產項目,每年吸納周邊農民1800人就業,年人均增加收入2500元以上。
實現網格精細管理,共建綠色生態“新家園”
堅持強化配套與優化環境并舉、豐富內涵與塑造特色并行,營造良好生態宜居環境。構建“以水為脈、水美沙河”的自然格局,采取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源涵養與水土保持、河湖管護、防污控污和人文景觀營造等措施,推動鎮區全域河道水系清淤整治,通過引水活水方式,將鎮區水系網與全鎮河網對接,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水美城鎮新景象。
傳承繁榮傳統文化,擦亮文化藝術之鄉“金招牌”
通過廣泛組織開展傳統文化藝術活動,凝聚人心、教化群眾、淳化民風,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感、滿意度,沙河鎮綜合文化站被江蘇省委宣傳部推薦為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以蘇北琴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趙家寬為班底,發揮沙河傳統集市優勢,匯集民間藝人、非遺傳承人、文藝愛好者,組建“大集書場”文藝團隊,在系列活動中,自發編排說唱段子,多形式、多題材地傳唱紅色革命故事,讓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精神洗禮。(通訊員 汪杰 王國強)
總值班: 王夫成 曹銀生 編輯: 宋添翼 審核: 王夫成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