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又到端午,一個讓中國人融入感情的日子,歷史傳說、糯米粽香、艾草菖蒲、沐浴、龍舟等等,中華民族的精神情懷,突然被浸染在每一個中國人的世界里,豐富的節日意蘊,就像一幅耐人尋味的中國畫,看了意境深遠,又像一杯濃郁的茶,品了回味悠長。
公元前278年,汨羅江畔,當屈原步履蹣跚的站到那汨羅江邊,忽而意懷激憤、仰視蒼穹,忽而又堅定的注視著那翻騰的滾滾江水,那時的他,心中的感覺好似翻江倒海的狂風暴雨,敲打著激憤的靈魂,訴說著滿腔的困惑。他心中翻涌的也許就是那無處申訴的愛國之情,是啊,即將國破城亡,還有什么比這更讓人徹骨寒涼。
面對楚國,士大夫屈原那種幽憤的情懷真是天地可知啊,而又無可奈何!對國家的寄托、對楚王的失望,都像一把把鋒銳尖利的劍刃,直刺他的心臟。汨羅江江水滔滔,順流而去,雖帶走了屈原那一縱而沒的瘦弱的身軀,但永遠留下了中華兒女對屈原精神的定格,留下了遺傳千年的偉大魂魄,從此華夏大地上就多了一位可以讓無數中華子孫而緬懷的偉人,而那個日子就是端午。
說起人民對屈原的愛和緬懷,不如說是對中華民族不屈精神的愛和贊嘆,更是對中華民族文化的深深之愛,而這種愛經久不息,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還不斷讓中華兒女們不斷延續愛國的情懷!
若是屈原能夠有知,或是能夠超越時空,有機會在此時,俯視千年后的大中國,不知道他此時會有如何的感想?相信也許會將楚辭的韻味寫出另外一種味道,一種充滿自豪和歡樂的味道,也許還會讓兩行驕傲的熱淚掛滿臉頰,用楚辭之風高聲吟唱對中華雄獅蘇醒并傲然屹立的自豪。
千年剎那而過,歷史歷經滄桑,祖國正以自強不息的精神洗禮中華民族,端午節那熱鬧的龍舟競渡畫面,參差著鑼鼓的喧囂,勇立潮頭的弄潮兒們揮舞自信的臂膀,滑起破浪飛馳的龍舟木槳,在端午的節日里展示的是中國的新模樣。
男兒們千舟競秀,女子們卻采下片片江畔蘆葉,展開溫暖靈巧的雙手,將一片片深情隨著糯米的味道,包進層層疊潤的綠葉,包起那份美好生活的滿足和甜蜜。灌滿了歷史文化韻味的五月粽香,在端午這一天應該最香。
孩子們感受著糯糯的甜香,期盼著大人們為自己灑下關愛的陽光。被大人們一頭按進那用艾草菖蒲炮制的浴湯,弄一個全身舒爽通暢,脖頸再掛上精心繡制的香包、手腳系上美麗的彩線、肚臍耳朵再抹上那細膩的雄黃……
如此美麗的端午景象,如此的讓人神往。端午的習俗讓人永遠寄托對美好生活的希望,這種希望是中華民族血脈里,深深隱含的密語,更是中國情懷永遠的延續。
端午,一個充滿中國味的節日,一個擁有民族情思的節日,就在此時,如何不讓我們值得擁有和傾訴呢!
熱愛端午,更熱愛中國!
(范明歡 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