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實施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行為,“作業幫”和“猿輔導”兩家在線教育培訓機構被市場監管部門處以警告和250萬元頂格罰款的行政處罰。消息一出,引發各方關注。兩家培訓機構隨之的表態很誠懇,整改行動亦非常迅速,畢竟自己的問題擺在那里。僅是培訓機構自身的問題嗎?未必!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89億,其中在線教育用戶規模為3.42億,占網民整體的34.6%。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加上線上線下狂轟濫炸式地推廣,讓在線教育加速融入我們的生活,尤其是在中小學校外教育培訓領域。
不可否認,有了資本加持的在線教育培訓,不斷攻城掠地的同時,確實也為許多普通人家的孩子提供了優質的教育輔導資源,很好地發揮了網絡扶智的作用。但是,結果正確不等于方法正確。為了達到目的進行虛假宣傳,違法不說,也悖離了以科技創新驅動教育進步的初衷。
萬物互聯的時代,鼓勵和扶持創新的同時,科學的引導與監管亦不可少。因為就像所面對的用戶一樣,這些在線教育培訓機構本身還處在“青少年時期”,僅靠他們的自律和領悟,尚不足以讓其成長為一名“三觀”皆正的社會人。此時,擔任“老師”角色的監管部門,不光要擔責,更要盡責,否則挺好的一棵苗子便可能長成歪脖子樹。
從各地監管部門受理的情況來看,虛假宣傳、拒絕退費等在線教育培訓的“青春期癥狀”出現早已有一段時間。更多時候,監管部門只是簡單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沒有認真“把脈”,開出對癥“藥方”,致使這些培訓機構的“毛病”越來越多,投訴居高不下。
可喜的是,市場監管部門頂格處罰兩家機構的同時,明確表示將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然而,要想讓在線教育培訓回歸教育本質,更好地成長,單靠市場監管部門一門“任課老師”的努力遠遠不夠,還需要教育、工信等部門齊心協力引導。當然,在線教育培訓機構也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爭做品行兼優的“好學生”。(□ 王緒波)
總值班: 吳弋 劉昆 編輯: 宋添翼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