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據報道,5月28日,“童心向黨 逐夢未來”新華紅·紅色大講堂走進連云港“迎六一”專場活動在連云港市文化藝術中心舉行。
這場別具特色的“迎六一”活動,是送給孩子們的一份頗有價值的好禮物。扣人心弦的黨史情景劇《永恒的記憶》將觀眾帶入激烈的小沙東海戰“現場”;《紅領巾水庫微隊會》講述了60多年前的少先隊員們支援農業生產的故事;充滿動感與活力的《愛心毛衣秀》背后,則是“一帶一路”重要節點——連霍兩地間傳播的中華大愛;科學家的視頻寄語和中國航天的知識分享,讓現場的孩子們激動不已。孩子們在活動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黨史教育,對于孩子們傳承紅色基因,做新時代的“紅孩子”,不斷茁壯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棟梁,具有積極作用。
連云港市的做法對于抓好“娃娃課堂”很有啟示。該市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專門組織青少年宣講分團,注重充分開發、創新利用紅領巾水庫、小沙東海戰等當地黨史教育資源,采用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形式,讓孩子們感到黨史并不是遙不可及,而是就在自己身邊、可觸可摸。情景劇、短視頻等等,無疑對孩子們更具生動性、感染性和吸引力。如此,黨史教育的也就更容易抵達孩子們的心靈深處,在潤物無聲中收到良好實效。
青少年是黨的事業接班人,也是民族和國家的未來。黨史教育的“娃娃課堂”,不僅在狹義的校園,社會上的黨史教育資源所在之處、能夠讓孩子們接受黨史教育的各種載體,都是可以對孩子們進行黨史教育的大課堂。抓好黨史教育“娃娃課堂”,要緊緊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思想上高度重視青少年群體在做好黨史教育中的不可忽視的作用,把青少年群體作為黨史教育的一個重點對象,將黨史學習教育作為青少年學生成長成才的“必修課”,抓實抓好。
對青少年進行黨史教育,本質上是一種生動具體的黨性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要突出青少年群體,科學把握青少年群體的特點和習慣,創新活動形式,豐富活動載體,精心設計活動內容,增強教育感染力。比如,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用,著力打造精品陳列,開展形式多樣的黨史知識、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英雄模范事跡教育,積極推動黨史教育進學校、進課堂、進學生頭腦等,不斷厚植廣大青少年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紅色基因、革命薪火就一定能夠代代傳承。(何薌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