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相關媒體報道,近日,由于受到夏季極端天氣的影響,有些城市改造過的老舊樓房屋內滲水、漏雨嚴重,外墻掉落水泥塊,構成嚴重的安全隱患,這無疑對老舊小區改造的工程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老舊小區改造是項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各地在推進老舊小區改造進程中,在保證數量的同時,也要注重工程質量,只有充分實現老舊小區的居住功能,滿足群眾日常居住所需,老舊小區改造才能真正改進群眾心坎里。
當前,各地正在如火如荼地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從提升群眾居住水平的角度來看,這絕對是件值得拍手稱快的好事。老舊小區客觀上存在建筑老化的問題,房屋遮風擋雨等功能容易打折扣,實施老舊小區改造的目的,首先就是恢復這些房屋應有的功能,讓居民不再為房屋的質量感到擔心。然而,在實際推進中,有些地方的老舊小區改造卻做成了“面子工程”,表面上看起來是讓小區煥然一新了,實則用的是不合格建筑材料,偷工減料、違規施工,嚴重影響工程質量,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利益。
這就要求,相關推進部門在施工單位選用上,要精心挑選,讓有責任心的施工主體進場施工,對于故意偷工減料、不按照建筑規范標準進行施工的單位,應嚴懲不貸,將其拉入改造施工的“黑名單”。同時,也要多方籌措,強化資金保障。平心而論,當前的一些老舊小區改造工程的資金其實并不充裕,如何在改造數量和改造質量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這對相關推進部門而言是個不小的考驗。事實上,越是資金不充裕,就越是要用有限的資金實現改造效果最大化,相關部門要聚焦群眾需求,“改什么、怎么改”要堅持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真正從群眾需求出發辦好關鍵事。把資金用在刀刃上,才能充分保證改造工程質量達標。
希望各地各相關部門在今后的老舊小區改造進程中,要強化責任意識,突出把好工程質量關,杜絕不合格、打馬虎眼兒的豆腐渣工程,確保改造質量更上一層樓。相信有了過硬的改造質量,加之長效化的維護和管理制度,老舊小區一定能住得更舒適,老舊小區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也會進一步提升。(□ 王懷詩)
?
總值班: 吳弋 劉昆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