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連日來,八方力量匯集,救災分秒必爭。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在國務院工作組指導下,在中央各部委、解放軍和武警部隊、應急救援力量以及其他省份幫助下,在社會各界捐款捐物的扶危助困下,甘肅省和青海省全力以赴打好抗震救災攻堅戰。(12月26日人民日報)
12月18日午夜甘肅臨夏發生的地震牽動人心,搜救工作和災后重建一直為社會各方關切。截至22日,甘肅地震災區現場排查搜救工作已經結束,經核查確認無失聯人員;工作重心正全面轉向受災群眾安置和受傷群眾救治;截至25日,青海針對2名失聯人員的搜救工作仍在緊張進行中,與此同時,災后重建工作也在迅速展開。守望相助、眾志成城,一幕幕感人場景、一個個暖心瞬間,傳遞著信心、溫暖和力量。
“一旦有災情,有兩個最突出:一個是我們的人民子弟兵,一個就是紅旗下我們的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黨和政府始終是危急關頭廣大干部群眾的主心骨,黨員干部始終是帶領群眾戰天斗地的中流砥柱,人民子弟兵始終是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中堅力量。“要全力開展搜救,及時救治受傷人員,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要密切監測震情和天氣變化,防范發生次生災害”“盡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大地震猝不及防,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危在旦夕,第一時間傳來了總書記親切的聲音,接到了來自黨中央的關懷,當地基層黨支部、黨員干部第一時間組織群眾展開自救,人民子弟兵、應急救援人員紛紛聞訊而來,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刻印在抗震救災第一線。
守望相助、同舟共濟,命運與共、攜手共進,是中華民族的優秀美德,也是國家制度優勢所在,更是我們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法寶。貴州的一位貨車司機,趕兩天兩夜的路,就為“早日送達救災物資”;甘肅廣河縣的一位拉面師傅,每天自帶鍋灶和食材往返200多公里,只想讓受災群眾“吃口熱乎的”;在青海民和縣金田村,百公里外的巴子溝村8位村民自發組織了“胡子哥”面攤,為災區群眾免費供應,“災情一天不退,我們就要把面攤開下去”……暖流從四面八方涌來,義不容辭地奔赴,凝聚大愛的善舉,涓涓細流匯聚暖心大潮,風雨同舟的姿態,挺起不屈的脊梁。
一方有難、八方馳援。救援人員、醫務人員、志愿者與受災群眾一起守望相助,互相鼓勵,將溫情傳遞到安置點的每一個角落,安置點的一頂頂帳篷成為受災群眾在寒冬里的“避風港”。有上下一心的堅定信念,有守望相助的集體行動,社會各界堅定信心、眾志成城,全力以赴、團結拼搏,一定能打好抗震救災攻堅戰,攜手同心重建美好家園。(文/高譚,圖/青聲漫語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