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多重因素挑戰,中國制造穩步向前——2023年,穩增長政策‘組合拳’有力有效,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6%,較2022年提升1個百分點,制造業總體規模連續14年位居全球第一。”這是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負責人在國新辦舉行2023年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的介紹。“連續14年位居全球第一”,“Made in China”的分量不言而喻,一個高質量發展的中國活力澎湃、動能強勁。
一頭連市場、一頭連工廠,一邊是國內、一邊通國際,坐穩制造業規模的頭把交椅,大國制造始終走得堅實又有力。從新中國成立之初一塊鋼鐵、一塊香皂要靠進口,到2010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世界排名第一并成為全球制造業第一大國,再到如今“連續14年位居全球第一”……中國制造業迎來了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歷史性跨越,把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中。奮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積極搶占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機,才能更好構筑起未來發展的戰略優勢。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布局27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2家國家地方共建制造業創新中心,加快建設45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建成62家“燈塔工廠”,占全球“燈塔工廠”總數的40%,培育421家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萬余家省級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數實融合全面深化,5G應用融入97個國民經濟大類中的71個,工業互聯網覆蓋全部41個工業大類;累計培育10.3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其中“小巨人”企業達1.2萬家……這一系列的數據表明,中國制造業發展實現了量的穩步增長和質的顯著提升,產業體系更加健全,產業鏈更加完整,綜合實力、創新力和競爭力邁上了新臺階。
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是一個現代化大國必不可少的。先看剛剛過去的一年,國貨潮牌廣受歡迎,國產新手機一機難求,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等等,突出一個“新”,給中國制造增添了新亮色。再看今年剛開年,C919京滬航“飛起來”,國產大型郵輪出海遠航,操作系統、關鍵軟件等領域實現新突破,中國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奮力攀登,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創造,創新動力、發展活力勃發奔涌。前進道路上,我們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保持戰略定力,堅定歷史自信,繼續推動制造業高端化邁進、智能化升級、綠色化轉型,不斷提高制造業的發展活力、國際競爭力,以新氣象新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新時代氣象萬千,新征程催人奮進。”放眼當下,我國制造業正處于結構調整、提質增效的關鍵時期,也處于由大變強、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面向未來,以“連續14年位居全球第一”為奮斗新起點,堅定信心、奮勇前行,勇于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大力推動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讓中國制造“骨骼”更強健、后勁更充足,相信“Made in China”的超強實力會更加亮眼、動人!(辛星)
總值班: 王夫成 曹銀生 編輯: 蔡佳美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