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第12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3日由新華社受權發布,提出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路線圖”。這份文件題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全文共六個部分,包括: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提升鄉村建設水平、提升鄉村治理水平、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
“一號文件”如約而至,為進一步充實“數動力”、增強“三農”新質生產力吹響新號角。推廣數字技術和應用、激活數字經濟動力,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中具有“乘數效應”。2024年“一號文件”提出“持續實施數字鄉村發展行動,發展智慧農業,縮小城鄉‘數字鴻溝’”“鼓勵有條件的省份統籌建設區域性大數據平臺,加強農業生產經營、農村社會管理等涉農信息協同共享”等要求,為增強“三農”新質生產力掛出“路線圖”。進一步把準數字經濟趨勢,統籌資源推動數字鄉村點上開花、面上結果,用“數動力”引擎激發“三農”新質生產力,為中國式現代化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讓基層干部群眾心中有“數”,為“三農”新質生產力配置超然“內動力”。完善網絡信息覆蓋面、打造電商直播體系、發展農村數字產業、保障農產品數據安全……夯實“三農”新質生產力“數動力”基礎,激發基層干部群眾的主觀“內動力”尤其關鍵。加快提高農業生產智能化水平,提升數字經濟產業集中度和科技貢獻率,不斷豐富和改善基層治理數字化、智慧化程度,讓基層干部群眾心中燃起“數動力”正當其時。有序推動數字化應用下鄉,讓基層干部在探索數字化應用中切實減負,讓群眾在體驗數字產品中“嘗甜頭”。
提升基層干部數字應用操作技能,為“三農”新質生產力培育強勁“續航力”。一方面,立足問題導向建設應用場景,靶向制約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改善農民生活水平的瓶頸,推出性價比高、操作性強的數字體驗產品。另一方面,在村社干部、產業致富帶頭人、返鄉創業大學生等群體中,因人施“數”培養“新農人”;把具有“三農”情懷、擁有數字技能的機關干部“送下去”輪崗掛職,吸引在校大學生進村實踐等方式,為“三農”領域新質生產力提供強有力的人才資源保障。
完善政策措施引導多方力量“大合唱”,協力縮小城鄉“數字鴻溝”,為“三農”新質生產力增添“爆破力”。用好政府統籌與市場調節“兩只手”,充分發揮企業主體市場驅動作用,推動新的信息技術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不斷延伸農業產業鏈、完善供應鏈、提升價值鏈。“春江水暖鴨先知”,黨和國家持續出臺利好政策,吸引眾多市場主體奔赴“三農”新領域,數字應用、數據資源作為新的生產要素,將為“三農”迸發新質生產力發揮更加明顯賦能作用。
將工作措施落實落細,推動數字賦能引導各類要素協同向“三農”集聚,不斷縮小城鄉“數字鴻溝”,引領“三農”領域轉方式、優結構、換動力,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鄉村全面振興,為進一步增強“三農”新質生產力提供堅實支撐。(連予)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