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以高水平安全守護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2025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開幕式15日上午在云南昆明舉行。開幕式上舉行了12387網絡安全事件報告平臺啟動儀式。(9月16日人民日報)
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經濟社會穩定運行,廣大人民群眾利益也難以得到保障。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自2014年以來連續在全國范圍內舉辦,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網絡安全理念、發布最新安全技術、普及網絡安全知識、推廣網絡安全技能,是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重要體現,也是警示、教育、引導億萬網民注重網絡素養自我提升,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守護網絡安全的務實舉措。
凝聚重視網絡安全的共識。認識是行動的先導,只有思想上重視,才能落實到具體行動,也只有形成廣泛共識,才能凝聚強大合力。網絡安全和信息化事關黨的長期執政,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福祉。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有聲有色、富有成效開展國家網絡安全周活動,就是要增強人民群眾的國家安全意識,引導社會各方深刻認識到維護網絡安全對于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推動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大事業的重要意義,切實肩負起舉旗幟聚民心、防風險保安全、強治理惠民生、增動能促發展、謀合作圖共贏的使命任務。
提升防范安全風險的能力。信息化新技術在推動生產制造、社會治理、文化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數據隱私、安全隱患及社會倫理等風險挑戰。因缺乏防詐意識或防范能力,陷入電信騙局致財產損失,在現實中頗為常見;網絡安全風險隱患多、潛藏隱匿深,稍有不慎就可能觸碰紀律紅線、失守安全底線。方言快板小曲傳唱網絡安全知識,趣味問答互動寓教于樂,專家講座科普防詐騙“攻略”;不隨意填寫問卷、掃碼領取禮品,避免暴露個人身份信息等,定期檢查賬號安全……在技術攻關、完善治理的同時加大,促進網安新技術及時轉化為網民新技能,提升網民安全防范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有望更好實現“為人民”與“靠人民”的有機統一。
增進守護精神家園的擔當。網絡既是獲取知識、交流思想的平臺,也是展示個人素養的窗口,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守護網絡家園、維護網絡安全,每個人都責無旁貸。不久前發布的第五十六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1.23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9.7%,越來越多群體共享數字發展成果。守護、持續增進網絡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需要全社會凝聚共識與合力。讓提升網絡素養成為億萬網民廣泛共識、共同行動和責任擔當,做到人人依法上網、綠色上網、文明上網,自覺遠離和抵制危及網絡安全言行,才能形成管網護網合力,扎緊網絡家園“籬笆墻”。
網絡無邊,安全有界。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億萬網民是網信事業發展的見證者、參與者和受益者,更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關鍵力量。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網絡空間與現實世界深度融合。通過一場場活動,推動更多主體參與進來,網絡安全意識與知識在潛移默化中傳播,助力網絡安全共建共享,就一定能夠筑牢“防火墻”,維護好、實現好對美好生活的共同向“網”。(高譚)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