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交匯點訊 11月9日,江蘇省“不見面審批”標準化試點工作成果匯報會,在蘇州市相城區召開。
省級試點地區相城區,將建設實體和網上這兩個“標準化”大廳作為重要任務。在實體“標準化”大廳——相城區政務服務中心,交匯點記者看到,大廳中央的服務臺,寫著“讓微笑充滿每一個角落”,并畫著一條美麗的微笑曲線。讓辦事群眾,在政務服務大廳有一個愉悅的體驗,發自內心地嘴角上揚,是推進“不見面審批”,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目的。為群眾畫出“微笑曲線”,這個政務中心有不少亮點。
一套體系,貼心提示
【現場】兩層樓,設有公積金、項目建設、不動產、公安、市場準入、社會事務和社保服務區。公示欄中有大廳“分區圖”,每個服務區張貼著該區的主要職能、辦理事項。例如,項目建設服務區的公示牌上,除了標明對投資建設項目進行行政審批等3項主要職能外,還將該區域辦理的審批事項按“即辦件”“后臺審批”“上報件”分類,讓群眾一目了然。
墻上還有很多瑯瑯上口的小標語:“優化面對面,推廣鍵對鍵”“審批不見面,服務不打烊”“不見面審批,心貼心服務”……這些幾乎隨處可見的“小心機”,無聲地宣傳“不見面”的審批方式。
審批事項墻上公示
【幕后】相城區在全省率先發布“不見面審批”標準化體系,包括編制668 項“不見面審批”的清單目錄和辦事指南,對首問責任制等8項制度明確服務標準等。
一窗辦理,全科服務
【現場】在取號機,選擇“按部門”“個人業務”“法人業務”取號后,辦事者除了觀看大屏幕上的叫號信息,還能收到去窗口辦業務的短信提醒。窗口提供無差別、全科式服務。政務服務還實現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聯動,統一取號、統一管理。無論辦事者在哪里取號,其取號時間、辦結時間等信息,區政務服務中心后臺可以跟蹤、監管。依托智能取號系統,群眾可收到辦事進度的短信提醒,也可對服務給予評價。
【幕后】該區進行“一窗辦理、全科服務” 政務改革,整合關聯事項,打通內部流程,窗口數量由 155 個縮減至 55 個,精簡率 64.5%。為保障審批專業化、精準化,該區建立“全科審批+專項會審”聯動機制:一般事項,窗口工作人員直接全科審批;復雜事項,科室會審后審批;疑難特殊事項,科室會同專家會審后審批。
自助辦理個體工商戶登記
智能服務,全天無休
【現場】在相城區政務服務中心的 24 小時自助服務專區, 90后創業者黃坤,在“不見面審批”自助服務機上申領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掃描身份證后,屏幕出現他的面部,點擊“驗證”,隨后進入下一步操作。這個自助服務區,還有個稅自助機、人社自助服務機等 自助設備。
【幕后】除逐步增加自助服務機功能外,該區還將24小時不打烊的自助服務向基層延伸,在鎮(街道)、村(社區)的便民服務中心增加自助設備。
工作人員的全科“寶典”
系統推進標準化建設
交匯點記者了解到,“不見面審批”標準化,是江蘇今年的重點改革任務之一。5月起,江蘇省審改辦在7個設區市和10個縣(市、區)開展此項工作的試點。9月,江蘇出臺《“不見面審批”批準化指引》。各試點地區除了梳理清單、編制指南,構建標準化體系外,還努力拓展“不見面審批”方式。
江蘇省委編辦副主任張學才表示,各地要按照《“不見面審批”標準化指引》的要求,系統推進標準化建設,切實用標準化體系規范“不見面審批”,全面提升審批效率。同時,江蘇省審改辦鼓勵基層探索創新,在法律法規允許的前提下,只要有利于就業創業、為市場主體減負、改善營商環境,就要力爭可以通過“不見面”方式辦理。
交匯點記者 徐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