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與連云港實現后發先至的戰略方略高度挈和。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是連云港后發先至的必然選擇。新聞人學史力行,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新發展理念的宣傳貫徹上來,發揮輿論引導、智力支持和強力推動作用。
創新是后發先至的根本動力
走老路無法實現后發先至;簡單模仿別人也無法實現后發先至。通過跨越式發展實現后發先至,必須走出自己的新路、覓一條發揮強勁后發效應的捷徑。在發展戰略上必須創新思維、創新思路。投入帶動、資源推動、政策驅動等是連云港傳統的發展動力,作為江蘇欠發達地區這些還是必要的,但實現跨越式發展、后發先至,必須升級為集約型發展、創新驅動內生動力,形成發展新引擎,以創新經濟的新動能引領高質量發展。要擦亮國家創新試點城市品牌,發揮恒瑞等品牌企業創新示范效應,帶動更多企業創新創優,在全市進一步形成創新創優氛圍。要把弘揚創新作為連云港精神的核心,大力推進以“腦動力”為代表的理論創新、以“原動力”為代表的制度創新、以“主動力”為代表的科技創新和以“軟實力”為代表的文化創新,其中“原動力”創新是先導,“主動力”創新是核心。
協調為后發先至插翅膀
落實協調發展理念,加快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健全農村基礎設施投入長效機制,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努力實現城鄉協調發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動、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資源環境可承載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努力實現區域整體平衡發展;協調推進“四個全面”實現“五位一體”的總體發展布局,協調推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努力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后勁,盡快形成協調發展、平衡發展的新格局。
“綠色”裝點美麗山海港城
要深刻吸取發展中付出的過多環境成本和沉重生態代價的教訓,堅持綠色發展方向,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努力構筑“綠色治監、綠色產業、綠色生活”的“三位一體”體系。做大“綠色產業”方面,充分借助財政、稅收、金融等政策手段,全面引入綠色理念,加快構建綠色技術成果轉化應用推廣機制,壯大節能環保產業、綠色金融等綠色產業,帶動相關綠色產業鏈和綠色產業群,不斷引領產業結構的綠色化、集約化、規模化。加快“退港還城”,建設清潔港口,建設新型環保石化基地,把港口和臨港產業打造成為國際性海濱旅游城市的綠色景點。
開放是連云港立身之本
開放是連云港最大的優勢。要深入把握主動開放、雙向開放、公平開放、全方位開放、共贏開放等內涵,通過構建新體制、形成新格局、培育新模式,為高質量開放型經濟增添新活力。在新發展格局下,要注意“外引內聯”的新特點,一方面把連云港港口、硅資源、西游記文化等獨特資源、核心資源推薦出去,另一方面主動加強南北經濟圈的聯系對接,主動接受“輻射”和“溢出”。穩步推進金融、文化、旅游等領域開放,深化“一帶一路”倡議下各領域合作、加快東中西部地區配套服務產業發展和商務服務體系建設,積極對標國際先進規則、強化改革舉措系統集成,不斷探索富于“功能完善、高度開放、內外暢通、安全高效”特色的高質量自由貿易港建設新典范。不斷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打好“引資”“引智”“招商”和“聚才”協同效力,通過引進先進要素,積極依托新信息技術推動服務貿易新模式的發展,全方位參與全球價值鏈分工,加快培育供應鏈管理、跨境電商等服務新業態,不斷筑牢創新力。
通過全民創業實現共建共享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深刻領會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漸進共享的深刻內涵,不斷強化社會公平的價值導向,抓住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諸多民生問題,通過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均衡教育、醫療、社保等公共服務供給,尤其是充分利用“互聯網+”等新信息技術模式,通過大力運用互聯網金融、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數字消費等新方式,不斷增強群眾對美好生活的獲得感、幸福感。通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通過多種渠道不斷縮小貧富差距;尤其要注意的是,政府推動招商引資、扶持企業發展直接解決的是財政“錢袋子”,創業直接解決的富民“錢袋子”,因此要持續興起全民創業新高潮,堅持“就業”與“創業”雙輪驅動,在繼續推進就業優先戰略和充分發揮就業政策效力的基礎上,多渠道鼓勵創業帶動就業,讓每個人盡情釋放青春夢想。 (□ 薛曉東)
作者單位:連云港日報社
?
總值班: 吳弋 劉昆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