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為馮泉瑞
【連網】 馮全瑞,男,江蘇東海人,1987年8月出生,連云港市東海縣李埝鄉連汪村黨支部書記,投入80萬元創辦東??h源豐畜禽養殖場,帶動當地許多村民參與到種鴨養殖中來,李埝鄉也成為“種鴨之鄉”。先后獲評“全國優秀共青團干部”、“江蘇省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連云港市第五屆“十佳大學生村官”、“連云港市新長征突擊手”、“東??h十大杰出青年”等榮譽稱號。
馮泉瑞畢業于淮海工學院,2011年8月成為李埝鄉李埝村村主任助理;2013年村黨組織換屆中成功當選為連汪村黨支部書記,并獲評“全國優秀共青團干部”、“江蘇省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連云港市第五屆“十佳大學生村官”、“連云港市新長征突擊手”、“東??h十大杰出青年”等榮譽稱號。
馮泉瑞以一腔熱情,扎根邊遠山村,唱響了一曲感人至深的青春奉獻之歌。在他和村干部的帶領下,連汪村村民的生活有了改善,村容村貌發生了改變。用他自己的話說,“我肩上的擔子很重??!每當看到村里的變化,我都特高興,特有成就感!”
投身創業 為群眾趟出致富路
一個大學生到村里當“村官”,不是無所事事,而是“干給村民看,帶著村民干,幫著村民富”。村民對致富的渴望讓這個初來乍到的“村官”再也沉默不下去。他暗下決心要為群眾找到一條致富的路子。
2011年底,機遇終于來了。位于該鄉的一家企業發展養鴨戶,就在大多數人猶豫不定的時候,馮泉瑞毅然決定建棚養鴨,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養鴨投資需要60多萬元,對于“一窮二白”的馮泉瑞來說,這無疑是一道不小的“坎”。當馮泉瑞把想法告訴家人時,遭到一致反對。他們反對的理由很簡單:“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養殖業發不了財!”
開弓沒有回頭箭。馮泉瑞通過從銀行貸款和親朋好友處借錢,籌集齊了養鴨所需要的資金。建棚養鴨的錢籌集齊備,馮泉瑞邁出創業的一大步。四個標準化的養鴨大棚建成,馮泉瑞購進了第一批一萬只鴨苗,同時,鴨棚里也多了一張鋼絲床,這是馮泉瑞從村民家里臨時借來的。毛茸茸的鴨苗十分可愛,但住進鴨棚之后,鴨糞的味道、鴨子的叫聲讓這個“村官”難以忍受。而馮泉瑞的可貴之處在于他堅持住了,時間不長,他習慣了這一切,并且還能熟練地為鴨子注射防疫針。一個大學生“村官”被徹底鍛造為一個地道的“養鴨能手”。目前,馮泉瑞又追加投資20萬元,創辦東??h源豐畜禽養殖場。在馮泉瑞帶動下,該地許多農戶參與到種鴨養殖中來,解決了大量剩余勞動力,李埝鄉也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種鴨第一鄉”。
踏實苦干 鄉村面貌大變樣
擔任連汪村黨支部書記后,馮泉瑞不怕苦不怕累,事事做表率,憑著年輕人的闖勁和干勁,激發了全村黨員干部為民辦事的熱情。面對村里基礎設施資金短缺的問題,馮泉瑞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并通過土地發包等形式籌集資金,給村里基礎設施建設打了一劑強心劑。
連汪村的蛋雞養殖是一大特色,長久以來,養殖污水形成了一條污水溝,一到夏天就臭氣熏天。上任后,馮泉瑞果斷帶領村民對200米長的污水溝進行了全面治理,并將村部門前的部分改建成民生小廣場,如今村民活動休閑有了新去處。隨著下水管道改造、生活用水凈化、水沖廁所建成,村里原先臟亂差的局面有了極大改變。今年春節前,連汪村主干道裝上了路燈,村里的面貌有了進一步的改善。2013年,連汪村順利通過省級部門驗收,達到一星級康居示范村標準。
關注民生 村民干部齊稱贊
連汪村大批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全村留守兒童共有52名。馮泉瑞積極通過各種渠道爭取社會各界幫助,為孩子們籌集了一批生活、學習用品,并與市博物館結成幫扶對子,定期組織孩子們前往參觀,開闊眼界。村里的困難戶和老黨員提起年輕的大學生村支書,個個都贊不絕口。老黨員張公生激動地說:“馮書記逢年過節都來看我,我心里熱乎乎的。”連汪村新當選的村長張繼超說:“馮書記處處為村民著想,村干部在他的帶領下干勁很足。我相信連汪村會發展得越來越好!”
連汪村三組村民葛應征父親死于疾病,母親改嫁,和年紀大的奶奶相依為命,住在老土房里。馮泉瑞得知以后,憂心忡忡。當即在村支兩委會議上提出要幫祖孫倆蓋房子的想法,并得到全村干部的同意,于是村干部出錢貼工,幫助祖孫倆建起了三間瓦房。老太太拉著馮泉瑞的手說:感謝你,感謝村里,每年都想著我們,還幫我們蓋起來瓦房,我心里很激動,很感激。后來,上小學的葛應征和奶奶一起,做了一面錦旗送給了村里,送給了馮泉瑞。馮泉瑞對身邊的人說,這面錦旗,就是對我今年一年工作最好的總結,我會一直記著錦旗上寫的“一心為民、情系百姓”,我也會一直這樣做下去。
樂于助人 做好事不留名
作為一個城里長大的年輕人,剛到李埝鄉時,馮泉瑞面對的是完全陌生的環境。為了盡快融入,他一有空就到村里挨家挨戶了解情況,與大爺大媽拉家常,誰家有困難都記在心上。
2011年10月初,馮泉瑞在下村途中,將摔倒在路邊的89歲老太送回家,后被老太的鄰居爆料到省電視臺,《直播江蘇》欄目以“遲到的表揚”為專題,進行了專項報道。他本人以“做好事不留名”,在村民中得到了廣泛好評。電視臺專題評論說:“伸手拉人一把讓我們感受到了溫暖,馮泉瑞是一名大學生村官也是一名共產黨員,做好事不留名讓我們感受到了什么叫時刻把群眾安危放在心頭。”
馮泉瑞以年輕人特有的闖勁和激情,把人民群眾的事情放在首要位置,不斷學習、磨練,在村官的崗位上唱響了一曲新時期的青春之歌。面對未來,他充滿信心:“我計劃在三年任期內,完成全村房屋改造、環境建設。同時拓寬村里主干道,讓連汪村成為真正的‘美麗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