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顏景華,女,1957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連云港市海州區政協副主席,海州區慈善基金會首任會長。顏景華同志為人正直、性格開朗、寬容大度,工作創新、雷厲風行、一心為民,處事磊落、高風亮節、克己奉公,具有很強的組織、領導和協調能力。工作中,時時處處、點點滴滴體現親和力、感召力和影響力,具有“熱情洋溢、充滿魅力”的個人風范和“熱愛慈善、善施教化”的時代楷模。曾被譽為“社會活動家”、“基層革命家”、“三能干部”、“慈善事業的精神領袖”等。2012年,顏景華同志被連云港市人民政府授予“優秀慈善工作者”榮譽稱號;2013年,被江蘇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蘇省十大愛心人士”榮譽稱號;2014年獲民政部頒發的“第二屆中華慈善突出貢獻獎”。
一、樂于擔當,用真誠勇挑重擔
慈善事業是崇高的人道主義事業,是充滿愛心、充滿激情的事業。海州區是一個古城區、老城區,占地262平方公里,全區20多萬人,農村人口占70%,基礎薄弱,經濟欠發達,困難人群、孤殘老人、貧困學生較多,迫切需要社會給予更多的關注、關心和關愛。作為區領導的顏景華同志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她憑著一顆無私奉獻的愛心勇挑區委安排的重擔。2007年,經過認真調研,多方爭取,積極努力,成立了蘇北地區第一家在省民政廳民間組織管理局注冊的公募類基金會——和諧海州慈善基金會。
慈善事業離不開資金,資金是開展慈善救助工作的物質基礎。海州區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在這樣的情況下募集善款難度之大可想而知。在困難面前,顏景華同志總是十分樂觀:“辦法總比困難多,企業家也有一顆仁愛之心,關鍵就在于你如何去激發。”顏景華同志在繁忙工作之余,放棄休息,多次反復深入廠礦企業、車間場地,了解企業發展,為企業排憂解難。與相關負責人溝通交流,洽談匯報社會募捐事宜。一次找不著人、下次再約,一次沒談成事、下次接著談。不管每一次的結果如何,她從不氣餒。她用真情、真誠和執著感動著一個又一個企業家。短短兩個月就募集了800多萬善款。用時任海州區委書記的話說:“顏景華同志做慈善事業熱情洋溢、充滿魅力。”
作為會長的顏景華同志勇于創新、勤于管理、樂于奉獻,以慈母的愛心和熱心培育慈善事業,以博愛的精神和情感全身心投入到慈善事業之中,大力發展慈善事業。2007年7月,海州區慈善基金會被國家民政部設為民間組織觀察點,顏景華同志被連云港市委作為全市慈善先進典型進行宣傳報道。2011年7月《新華日報》以“記住那些奉獻——他們是幸勤耕耘的孺子牛”為題報道了顏景華會長“以愛之名,只為慈善”的事跡。時任市委書記贊賞顏景華同志說:“小區能辦大事”。現任區長也稱贊顏景華同志說:“海州區盤子小、效益少,慈善事業能進入全省先進行列,真是小區大慈善”。
為了慈善事業,顏景華顧不上自己,更顧不上家人。她的愛人是一位企業退休干部,很支持她的事業,家里家外不用她操心。2014年5月初,顏景華的愛人突發心肌梗塞,不幸逝世。噩耗對于正為慈善事業奔波的顏景華來說如晴天霹靂,她悲憤欲絕說:“忙,都是他照顧我,我一直沒時間,真應該早點陪他好好檢查一下身體!”帶著愛人的逝離悲痛,她還是想著她的慈善事業。就在他愛人去世不到一周的時間里,鹽城市鹽都區慈善會徐會長慕名帶領一批人員到海州慈善基金會學習取經,他直接找到辦公室說:“我們聽省慈善總會秘書長周文志在給鹽城地區慈善會講課時介紹了海州慈善會的先進管理經驗,所以特地上門取經。”顏景華知道后立刻放下悲痛,把自己多年摸索出的組織網絡經驗有條不紊、毫無保留地介紹給了兄弟單位。
二、樂于奉獻,用真情服務企業
慈善工作的實踐讓顏景華同志深深地體會到,要想做好慈善事業必須與慈善家們以“心”換“心”、以“情”換“情”。每年的盛夏,她經常冒著酷暑親自到企業給慈善家和工人們送去西瓜,送去關愛。每年的嚴冬,她多次去花市買來鮮花,送給為慈善事業做出貢獻的慈善家們,為他們拂去寒意,送上新年的祝福。
顏景華同志始終認為要想做好慈善事業必須為慈善家做好服務工作。她在為企業的土地規劃、爭取貸款等方面做出積極努力,甚至充當企業與政府之間紐帶,架起聯系的橋梁,提供協調服務,做了大量工作。如美步樓梯因土地、廠房規模小影響生產,顏景華得知積極與開發區聯系、協調將其對面已簽協議的企業預留地轉讓給該企業,來擴大生產規模;興隆國際商貿廣場30萬平方米的拆遷改造工程,由于土地、規劃等原因拖了3年之久未能開工。她主動帶著企業負責人多次到村里、村民家里協調,與區政府主要領導研究,解決企業土地租金和二期市場建設方案問題,保證了30萬平方米樓盤工程順利建設;惠宇集團由于資金鏈出問題,不能按時生產,顏景華同志積極與相關銀行協調說明企業有發展前景,在她努力下,銀行對該企業實行了掛賬、停息的優惠政策,保證了集團的正常運營;得知惠康塑料公司緊缺擴大規模的資金,顏景華同志積極努力,為該企業協調近400萬貸款。同時,顏景華同志在做好企業服務的同時,積極為企業家爭取政治待遇和榮譽鼓勵,每屆人大、政協換屆時,她積極努力,呼吁爭取,讓全區捐贈企業家們成為省、市、區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如區一位企業家為慈善基金會捐贈善款100萬元,顏景華同志獲悉市人大代表申報市審查名單里沒有其名單,就立即找區委組織部和區人大主任匯報情況。區委采納了她的意見,及時上報,重新調整,確保愛心企業家們的榮譽和社會地位。
當企業遇到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顏景華更是急企業之所急,想企業之所想,幫企業之所需。哪怕自己吃苦受累也要為他們解決困難。連云港義烏商品城是海州的引資建設項目,老總是外鄉人。該市場建設之際,顏景華同志作為項目聯系人,深知外鄉人創業的艱辛,每天和工作人員一起吃盒飯。日日夜夜的勞累,她病倒了,可是還堅持在總經理辦公室一邊打著點滴,一邊幫助其指揮協調方方面面的事情,及時給他們解決了種種困難,使其如期開業。事后,這家市場的負責人含著淚說:“顏景華是我的姐姐更像是我的媽媽,無微不至的關心我,關心我的商品城,我不知道該怎么感謝我的恩人,我愿意拿出100萬,捐獻給海州區慈善基金會!”就這樣,顏景華同志用“真情”打動,讓社會各界慷慨解囊。
三、樂于求實,用真愛慈善救助
在慈善救助工作中,顏景華同志積極拓寬救助渠道,改進救助方式,創新救助模式,堅持走“慈善救助項目化,項目救助品牌化”的道路,通過不斷打造品牌救助項目來提升慈善基金會的影響力和救助力,建立慈善 救助長效機制。她樂于求實,大膽探索,先后打造了“美步慈善助醫”、“王子助學”、“興隆愛心助困”、“關愛留守兒童”、“走進孤兒”、“德邦夕陽扶老”、“天明公益資助”、“走進孤兒”、“應急救助”等頗具海州特色的慈善救助品牌。如顏景華同志為了擴大救助面,不出現救助盲點,創新設立“走進孤兒”項目。多次組織工作人員,親自帶隊到每一個村莊了解情況,對全區3000多名孤兒的身心健康狀況、救助情況等逐一了解。通過調查、走訪發現孤兒的經濟、生活情況國家政策能落實到位,但是心里健康方面急需關注,最終決定設立“走進孤兒”這個項目。這些慈善品牌既增強了基金會本身的美譽度和知名度,也增強了企業家社會責任感,從而形成了良性循環。2011年6月24日《連云港日報》《要聞·縱深》版,以“企業命名善款鑄就‘海州模式’”為題對海州慈善基金會特色做法進行了詳細報道。
應急救助是雪中送炭之舉。顏景華無論多忙,事必躬親,總是親自到受災戶家中去看望慰問,給受災戶帶去親人般的溫暖。海州新建社區一戶人家曾發生煤氣罐爆炸事件,夫妻倆當場死亡,留下一5歲孤兒,顏景華除了救助其資金,還傾注母愛關心孤兒的健康成長,經常自己出錢帶著食品去看望這位孤兒,并關心孩子入園、入學情況。去年冬天,新壩鎮魏口村一村民家因電線老化失火,家中財物都被燒光,顏景華獲悉后,馬上趕到受災戶家中,帶去5000元現金及糧油等生活用品進行應急救助,出事村民一家緊緊拉著顏景華同志的手,無聲的淚水奪眶而出。顏景華同志就是這樣用“真愛”打動每一個需要救助的困難群眾。工作中,顏景華同志不斷動員全社會來關注、支持、參與慈善事業。通過策劃廣場公益活動、“攜手慈善,情暖古城”慈善公益及“一日捐”等慈善月活動,將現代慈善與傳統慈善有機結合起來,大力弘揚“扶危濟困、樂善好施”的傳統美德,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集聚民眾智慧,傾聽百姓心聲,做到資助不漏掉一家困難戶,一個困難群眾。
四、樂于創新,用真心強化管理
知善才能行善,向善方能行善。顏景華認為,要推動本地區慈善事業健康快速發展,必須加強慈善宣傳,提升社會公眾的慈善認知理念,讓更多的人來關心、關注并參與慈善事業。基于這樣的認識,在慈善宣傳工作中,她要求宣傳對象不僅向廣大民眾宣傳,也向各級領導宣傳;在宣傳內容上,既要有“慈心為本、善舉為民”的先進事跡和先進經驗,又要有宣傳慈善理念和政策法規的內容;既要宣傳慈善救助項目的實施情況,又要宣傳慈善項目實施后產生的社會效果。基金會成立以來,通過本地報刊、廣播、電視、文藝晚會、《海州慈善網》等多種載體,大力宣傳慈善文化、慈善理念和先進典型。
作為會長,顏景華經常利用節假日、休息日,親自帶領慈善基金會的工作人員和慈善志愿者,到海州白虎山市場給商戶和過往行人宣傳慈善,散發傳單,并親自給商戶和過往行人解讀《海州區慈善基金會救助細則》、《江蘇省貧困家庭兒童重大疾病救助細則》等。同時與區委辦、區政府辦、區委宣傳部等部門共同宣傳。基金會起草印發了《情系古城 愛灑海州》慈善捐助倡議書5000份,宣傳慈善基金會的救助目標、救助任務和救助措施,為做好慈善工作奠定了基礎。并利用多種載體進行慈善宣傳。先后舉辦了《愛的奉獻》大型歌舞表演、“資助拆遷特困戶”、“農村大病救助”、“王子助學”等慈善捐贈活動。由顏景華參與策劃并由慈善基金會協辦的第十屆連云港之春“春滿海州”大型公益晚會上,基金會以“文藝搭臺、經貿唱戲、公益為主、愛心同行”為主題,積極打造和諧向上的社會風尚,“支持發展慈善事業”的16家企業和個人當眾慷慨解囊,為基金會注入了更多資金。愛心企業家和個人分別被授予 “慈善之星”和“慈善人士”稱號。晚會愛心無限、真情無限,構成了和諧海州一道美不勝收的風景線。晚會過后,顏景華親率演員,赴鄉鎮敬老院和培智學校,看望慰問孤寡老人和弱智兒童,慈愛善舉,感人至深。基金會還組織媒體宣傳報道慈善事業的發展情況,并注重結合實施救助項目進行宣傳,用實實在在的救助行動塑造慈善基金會的形象。基金會成立以來,市區各級新聞媒體報道慈善基金會的活動和有關文章60余篇次,擴大了慈善基金會在社會公眾中的影響。這些舉措,得到了省、市業務主管部門和區委、區政府的充分肯定及社會公眾的一致好評。這些做法還在2010年12月28日召開的江蘇省慈善總會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上進行了專題經驗交流。
慈善志愿者隊伍建設同樣不可忽視,顏景華對此關注有加。目前,全區已登記注冊慈善志愿者3215人。顏景華總是親自給慈善志愿者培訓班講課,給志愿者們講解慈善志愿者的權利和義務,講解國內外慈善志愿者的活動狀況等等,為了上好課,顏景華認真備課,找來大量的國際上先進慈善志愿者隊伍的做法,讓慈善志愿者們更有信心和激情做慈善。在江蘇省慈善總會主辦的2011慈善業務培訓班上,海州區慈善志愿者隊伍建設和網絡建設被作為典型進行表揚。
愛心傳承文明,慈善惠及萬家。用顏景華同志的話說:“我愛慈善事業,我愛慈善家,我始終被他們感動著,我不僅要轟轟烈烈的募捐,更要轟轟烈烈的救助,一定要把慈善家的愛心傳遞到位!”8年來,顏景華同志熱情洋溢,充滿魅力,以博愛之心,做慈善之事。全區近3500人次得到慈善救助,救助資金達520余萬元,使海州這片土地上成為愛的海洋、花的世界!
顏景華的夢想是:在海州的土地上,做慈商,當善民,讓藍絲帶在每個人的心中飄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