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記者 袁春梅 李偉偉 江榮) 5月31日是世界衛生組織發起的第28個“世界無煙日”。“世界無煙日”來臨之際,控煙再次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筆者從市疾控部門了解到,目前港城約有兩成居民吸煙,煙草依賴是一種慢性疾病,吸煙和二手煙嚴重危害人類健康。而城區各大醫院開設的戒煙門診,前去就診的人并不多。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還在吸煙的人們,趕緊扔掉手中的“慢性毒藥”。
港城吸煙率21.01%
市疾控中心相關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港城18周歲以上城鄉居民吸煙率為21.01%,其中男性吸煙率是42.34%,女性吸煙率是4.83%。流行病檢查報告結果表明,吸煙者肺癌的發病概率是不吸煙者的11倍,同時調查發現,家里有吸煙的人群,比不吸煙人群罹患肺癌概率高5倍。
“肺癌是港城第一大惡性腫瘤,嚴重威脅著大家的身心健康。”市疾控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港城每年死于肺癌的人數,遠遠超過患肝癌、食管癌、胃癌、乳腺癌死亡的人數。肺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一種人禍,因為其最重要的誘因是煙草。煙草讓肺癌和高血壓、糖尿病一樣,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常見病、多發病。
有研究顯示,90%以上的肺癌是由主動吸煙和被動吸煙所致,和吸煙者生活在一起的人群,患肺癌的風險可上升20%至30%,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不抽煙的家庭婦女患肺癌的一個重要因素。而主動吸煙與肺癌的這種因果關系也存在于其他腫瘤,比如食管癌、口腔癌、喉癌和宮頸癌等。
戒煙者的兩難選擇
家住海州區新潮社區的尹強,大學期間開始吸煙,畢業時煙癮越來越大,從起先的一天三兩支變成兩天一包,剛工作的幾年間,因為壓力大,煙抽得更兇猛,一天一包是常態?;楹?,尹強為了生孩子開始戒煙,但是往往三兩天便草草收場。“戒斷反應太強了,惡心、頭暈、乏力,煙癮來時恨不得撞墻。”回憶起那段經歷,尹強覺得苦不堪言。
生活中,我們也會時常看到一些因為家庭或是疾病等原因,吸煙者主動配合戒煙,不過半途而廢的很多。但是對于大多數煙民來說,想要說服他們戒煙并不容易。“出去吃飯、應酬,大家都在吸煙,如果你拒絕吸煙,就顯得有點格格不入。”采訪中有煙民表示,吸煙只是一種不良生活習慣,對身體影響并不大。“我都抽了這么多年的煙,也沒得什么病,戒煙沒什么必要。”有著十多年煙齡的馬恒民,一直沒把戒煙當回事。
“煙草幾乎可以損害人體的所有器官,而戒煙則能夠有效阻止或延緩吸煙相關疾病的進展。”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內科醫生張趁英表示,戒煙是目前證實的能夠有效延緩肺功能進行性下降的唯一辦法,而戒煙還可以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腦卒中等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戒煙還可減少周圍人群,尤其是家人和同事二手煙暴露的危害。
科學戒煙沒有那么難
“90%以上的煙民戒煙期間都會出現惡心、煩躁、注意力不集中、坐立不安等戒斷反應,煙民單憑個人意志力來戒煙成功率極低,而通過醫生科學戒煙,絕大多數人都能成功戒煙。”張趁英表示,煙草成癮有一定的機制,大腦神經系統形成了成癮的回路,對更多的煙民來說,身體上和心理上對煙草的依賴都非常嚴重。
一般來說,當患者到戒煙門診接受咨詢和治療時,醫生首先會對他的煙草依賴程度、可能的戒斷癥狀進行評估,之后確定是簡單的干預,還是進行風險提示。對于煙草依賴嚴重的患者,除了適當的心理干預,還需進行藥物治療,戒煙過程中,還要定期隨訪和評估。
“各年齡段戒煙均有益處,而且‘早戒比晚戒好,戒比不戒好’。無論何時戒煙,戒煙后均可贏得更長的預期壽命。”張趁英說,許多煙民認識到吸煙的危害性,下決心戒煙者不在少數,但遺憾的是,一些人戒煙后沒多久,就發生了復吸的情況。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一般要戒煙一年以上才能表明戒煙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