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連云港日報全媒體 記者 陳煒)“出門一身汗,出去吃都嫌熱,更不要說在廚房做飯了。”市民張女士熱衷于在各類外賣APP上訂餐。最近港城連續的高溫熱浪,讓很多人都變“懶”了,像張女士這樣的市民并非個例,尤其以年輕人居多。訂上一份外賣成了不少上班族的午餐選擇,同時也給了很多宅男宅女不出門的理由。不出門可以,但飯得吃啊。記者了解到,最近幾天外賣訂單數量激增,外賣送餐員的工作量也隨之增加。
姜鋒在送餐途中。
騎著電動車,頭戴頭盔,穿行于夏日街頭的外賣送餐員到底有多辛苦?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把外賣送到顧客手里?昨日,記者隨外賣送餐員體驗了一番。
當日10時許,記者在通灌路登泰小區院內的連云港美團外賣紳聯市中心站負責人的介紹下,記者跟隨外賣送餐員姜鋒體驗送餐活動。在送餐前的空隙時間,記者從負責人湯茂陽處了解到,去年5月份,他申請加盟了美團外賣送餐業務,由起初的3個人開站運營,到現在發展到200多位員工,占到了全市外賣送餐市場的60%份額。說話間,姜鋒放下培訓新員工的工作,帶著記者開始了上午的外賣送餐工作。
送餐到客戶門口。
“來外賣訂單了!”手機軟件顯示,10:41下單于南極北路的一家餐館,客戶預訂了一份牛肉湯,需要在11:09前送到位于通灌北路的三禾城中城小區4號樓7樓。于是,姜鋒匆忙穿上工作服,戴好頭盔,準備送餐的保溫箱。剛剛準備出發,手機又接到了一個新的訂單,該客戶在青年路的一家快餐店預訂了一份快餐,要求在11點12分之前送到三禾城中城小區的16號樓。記者匆忙搭乘姜鋒的電動車一同趕往青年路上的快餐店取餐。由于客戶是另選的菜品,快餐店需要現制作,我們在快餐店稍等三五鐘后便取到了快餐。把客人點的飯菜裝進專門的保溫箱里,戴上安全頭盔、騎上自配的電動車……在姜鋒熟練的一系列準備后,我們開始奔赴南極北路目的地。
為了保證在客戶約定的時間之前送到快餐,一路上,姜鋒把電動車保持在高速上行駛,遇到紅燈時,看看路況沒有危險,于是匆忙闖紅燈通過。記者坐著后面,不時為姜鋒的冒險趕路行為感到心懸,不時提醒說,一定要安全第一。雖然,有些陰天,氣溫不是太高,但是稍微活動,人就會滿身出汗,行進在路上,一股股熱浪撲面而來。11時零五分,姜鋒帶著2份三禾城中城小區客戶預訂的快餐來到了小區南門,在門口稍作停留。記者問起為何要停留一下,姜鋒說,由于好多小區樓棟缺少樓號,進小區之前需要稍作判斷,這樣不會耽誤時間。
取餐準備外送。
隨后,我們來到了小區4號樓前面的休閑游園廣場,由于該小區個別樓號缺失,我們在4號樓前卻無法知道,姜鋒拿出手機撥通了客戶的電話,客戶告訴從樓東繞過去從北面上樓。記者注意到,姜鋒只問了一句:“是你預訂的快餐嗎?”就掛掉了電話。他說,不能再繼續問路線了,他感覺客戶已經有點不高興了,如果再問下去,客戶一生氣投訴就麻煩了。隨后,記者和姜鋒來到了16號樓下,事先姜鋒擔心客戶不給刷卡的話,只好從樓梯爬上去送餐到17樓,那樣就累人了。還好,電話撥通后,客戶同意可以刷卡上電梯。尚未離開三禾城中城小區,姜鋒又陸續接到了東新綠苑客戶的訂單,這邊六層樓以下的居民小區挺多,得爬樓梯,有點累。在東新綠苑小區,記者和姜鋒一起兩步并作一步上樓梯給6樓用戶送餐,只為盡快將熱飯熱菜送達。記者仔細觀察了姜鋒,發現他的脖子和雙手都被曬得烏黑,挽起起衣袖,兩只胳膊發白,與烏黑的雙手形成了鮮明對比。“這幾天確實熱,一直有活干的話倒是感覺不到累,一旦歇下來了,整個人就累癱了,中午送完休息時感覺熱勁還在。”姜鋒邊說邊擦汗。此時,記者狀態更為狼狽,已是滿頭大汗,衣服也被汗水浸透。
喝口礦泉水解渴。
匆忙行進的路上,姜鋒告訴記者說,平均每天從11:00到14:30基本沒得休息,奔波于各住宅小區、公司單位、餐館之間,重復著拿外賣、送外賣的工作,這正是一天中最熱的時段。即使是這樣,他從來不敢耽誤了客戶約定的時間,因為,一旦遇到客戶投訴,總部就會給予500元的經濟處罰,一個投訴就等于一周白干了。
胳膊與雙手膚色反差明顯。
一個上午的時間體驗,記者感受到了高溫天氣里外賣送餐員的艱辛與不易。姜鋒說,外賣送餐員挺不容易,遇到刮風下雨、高溫酷暑,他們都得按照時間送到。但是,有些客戶在預訂時不給充足的時間,還有的會職業歧視,明明有電梯,卻不給他們刷卡,故意讓送餐員爬樓梯送餐,遇到20層高樓時就人累殘了。平時有部分單位、小區、醫院附近不給停車,有些小區需要刷卡進入,無形中給送餐工作帶來了影響,有時在醫院等電梯一等就得半個多小時,無形中也拖延了他們的送餐時間。他們希望在為廣大客戶真誠服務的同時,客戶也多給予送餐員一些體諒。大熱天,哪怕客戶說一聲“辛苦了!”,他們也就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