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連云港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安琪 通訊員 許光輝 王兵 實習生 何露露)8月2日,筆者從市農業部門了解到,據省統計部門調查統計,2016年江蘇夏糧種植面積3634.8萬畝,夏糧畝產334.7公斤。我市夏糧種植面積363.23萬畝,夏糧畝產393.7公斤/畝,較全省平均值高59公斤/畝,排名全省13個設區市第一。另外,灌云縣夏糧畝產399.4公斤/畝,居全省縣級第一;灌南縣夏糧畝產399.2公斤/畝,居全省縣級第二。
據了解,我市今年夏糧生產克服了秋播先旱后澇、2015年11月份雪壓稻、稻茬麥大面積遲播、春季倒春寒、后期赤霉病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充分利用高產創建及稻麥新品種新技術展示基地兩個平臺,大面積推廣麥作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新產品,加快了小麥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應用,促進了全市小麥大面積平衡增產。通過廣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今年我市夏糧生產取得了單產393.7公斤,總產達143萬噸的好收成,在大災之年實現了豐產豐收。
農業技術推廣很關鍵。市農委農業處處長陳福銀介紹,我市農業系統充分利用小麥高產創建及稻麥展示基地兩個技術推廣平臺,于2015年8、9、12月及2016年1月份全市利用農閑時期,集中開展市、縣、鄉、村多層次秋播技術培訓,把優質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術、配方施肥技術、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高產高效栽培技術,以及各種抗災應變技術培訓到千家萬戶。全市農業系統共開展市、縣、鄉、村多級秋播技術培訓1000余場次,基本培訓到每個小麥生產重點村,累計培訓農民50萬余人次。
為了提高小麥生產水平,促進小麥高產穩產,我市還積極開展小麥高產創建活動,全市共建立萬畝示范區35個。陳福銀表示,“通過實施小麥高產創建活動,加快優質高產小麥新品種在我市的推廣和應用步伐,有利于統一品種和區域化連片規模種植,提高小麥產量和品質。”全市35個夏糧萬畝示范區全部通過了省級驗收,其中灌南縣高產創建示范方經省專家組實產驗收畝產達693公斤,堆溝港鎮“淮麥33”攻關田達707.2公斤,縣稻麥展示基地“山農20”達728公斤,刷新了全省小麥單產最高紀錄,再列全省第一。
我市新品種的推廣應用,也為全市夏糧豐收立下“汗馬功勞”。 據統計,濟麥22、連麥8號、淮麥33、山農20等高產新品種的種植面積已經占到全市小麥種植面積的50%。
此外,我市在小麥病蟲害防治方面,可謂全省獨領風騷。據省植保站預報,今年赤霉病將是個大發生的年份,因此我市根據天氣預報,提前采取應對措施,布置防控工作。市、縣農委及時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進行現場技術培訓和指導,將藥劑配方和防治技術以明白紙的形式發放到農戶,指導農民抓住防治適期,科學防控。全市防治一次的面積約363萬畝,防治兩次的面積達200萬畝。由于防控措施得力到位,病蟲的發生和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有效地保證今年我市夏糧的優質高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