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記 者 趙 芳 通訊員 錢正軍 實習生 周高鑫)由于溫度升高濕度加大,細菌繁殖速度加快,各種食品原料和成品受微生物污染容易導致腐敗變質,引發食物中毒,有關食物中毒的報道也日漸增多。日前,市疾控中心發布健康提示:天熱市民要注意飲食衛生,維護身體健康,海鮮、熟肉制品、涼拌菜等都是引發食源性疾病的高風險食品。
據疾控專家介紹,細菌性食物中毒是指由于進食被細菌或其細菌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分腸胃型和神經型兩種,臨床主要表現有惡心、嘔吐、腹痛、排水樣便,可帶少量黏液,嚴重者可休克。一方面夏季氣溫高、濕度大,利于細菌繁殖,另一方面夏季人體腸道防御機能下降,因此食物中毒在6-9月高發,大都是誤食變質食物造成。
那么,預防細菌性食物中毒,具體應該怎么做?疾控專家介紹,市民要從防止食品受到細菌污染、控制細菌繁殖和殺滅病原菌等方面采取措施。
首先,避免致病菌的污染。避免生食品與熟食品接觸,經常洗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還應消毒手部,保持食品加工操作場所清潔,避免昆蟲、鼠類等動物接觸食品。二是控制溫度。即控制適當的溫度以保證殺滅食品中的微生物或防止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如加熱食品應使中心溫度達到70℃以上。貯存熟食品,要及時熱藏,使食品溫度保持在60℃以上,或者及時冷藏,把溫度控制在10℃以下。三是控制存儲時間。即盡量縮短食品存放時間,熟食品應盡快吃掉,食品原料應盡快使用完。四是清洗和消毒,這是防止食品污染的主要措施。對接觸食品的所有物品應清洗干凈,凡是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物品,還應在清洗的基礎上進行消毒。一些生吃的蔬菜水果也應進行清洗消毒。
市疾控中心專家提醒市民,外出就餐時應該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養成良好的飲食安全習慣。外出就餐要選擇誠信度高、干凈整潔的飯店,盡量不要選擇客流量陡增的餐飲服務單位和路邊露天攤點用餐,用餐后注意索取和保存消費票據等有關憑證。
需要提醒市民的是,一旦發生疑似食物中毒應抓緊就診,妥善保存消費憑證、就診記錄、檢驗報告、剩余食品、嘔吐物等相關證據,并向衛生行政部門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