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連云港日報全媒體記者 莊婷婷 通訊員 邵沛源)走進洪門工業園區內一棟不起眼的五層小樓,穿過一道長長的文化長廊,映入眼簾的,是洋溢著青春氣息和創業活力的“造夢空間”,長廊兩邊是一個個開放式的休閑區域、創業咖啡屋、閱讀書屋、創意品展示館等。很難想象,在以機械、化工等企業扎推的重工業園區內,還有一處與周邊“格格不入”的清新之地。這里是海州青年創業孵化基地,4500平米的辦公用房在不到半年時間變為充滿生氣和財氣的“經濟樓宇”,實現銷售額1200萬元。
這正是海州區發展樓宇經濟的一個縮影。在近幾年經濟下行的情況下,樓宇經濟卻有破勢而出的勁頭,逆風而上,呈現出增速快、貢獻大、勢頭足、結構優的良好發展態勢,逐漸成為中心城區發展的新“引擎”。
樓宇經濟的概念,首先出現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在城市經濟發展中,凡利用城區新開發樓盤和閑置用房,通過出租、售賣、合作等形式,招商引進現代服務企業和都市型工業,從而培植新稅源和新的增長點,促進城市經濟發展的經濟活動,統稱為樓宇經濟。
海州區城市化程度高,具備區位交通、產業基礎、城市配套等優越條件,發展樓宇經濟得天獨厚。發展樓宇經濟可以培植稅源經濟,加速資金、人才、技術等要素集聚,帶動信息、金融、餐飲、培訓、購物等企業集聚發展,有利于更好地促進創業就業,激活富民經濟。“今年1-7月,我們轄區內樓宇企業共繳納國稅收入3300萬元,同比增長104%。”新東街道負責人介紹。
海州區堅持特色發展、聯動發展、梯度培育,提升樓宇的“集聚度”、“融合度”和“貢獻度”。結合中心城區的文化資源、產業特色等,通過政府引導、專業招商、特色集聚等方式,“因樓制宜”引導行業集聚發展,加快推進朝陽路、蒼梧路等區域的高端樓宇集聚發展、商圈化發展。依托“樓宇+專業市場”、“樓宇+特色街區”、“樓宇+產業園區”、“樓宇+特色小鎮”的融合發展,從單幢樓宇“單打獨斗”的“零散式”發展,逐漸向特色商圈、專業市場、特色街區和特色小鎮集聚,形成帶動區域發展的增長極。一方面,加強對區內重點樓宇的跟蹤分析,制定樓宇整合方案,使閑置樓宇、效益不高樓宇等“重煥生機”,另一方面依托現有載體,擴大樓宇規模總量。
驅車一路向東,行進在高樓林立的市中心,展現在眼前的金海財富中心、東盛陽光大廈、杰瑞科技創業產業園等一片蓬勃,即將開業的利群廣場內各商家正緊鑼密鼓地做著開業準備,再過幾天,便可為市民帶來全新的生活體驗。加之周邊住宿餐飲、文化娛樂、現代物流、商務服務業等千家入駐企業,一個個商貿核心區早已成為海州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財稅收入的重要來源,支撐海州經濟強勁發力。
“我們將從城市規劃入手,注重與城市總規、片區控規、土地利用規劃的銜接,按照‘543’商貿經濟體系框架,推動城區再造,在城市化進程中促進樓宇經濟的內生發展。同時,強化市場運作,引入知名地產商開發高檔商務商業樓盤,引進培養專業的管理人才隊伍,提升商業樓宇的運營服務水平。”市委常委、海州區委書記萬聞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