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連云港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黎一 楊迅)天藍藍,海藍藍……既是一句歌詞,也唱出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10月12日,233位海內外專家學者來到海濱城市連云港,不僅同時見到了這兩種藍,還透過了我們的城市家具,探索到一座城市究竟如何讓市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看規劃,系統了解港城之美
今天上午,昨日,來自美、英、德、日、法、意等19個國家20名國外學術代表,國內14個省、直轄市,27個城市233名參會代表,應邀來連參加中國城市家具標準化國際會議。
上午8時30分,市規劃展示中心里已是人潮涌動。耳邊是智慧講解系統一一播放連云港的規劃,包括城市的布局、未來的發展藍圖等,眼前,是一個個沙盤,一幕幕投影,透過多媒體立體展現這座海濱城市的現在與將來。一路走來,近半個小時的時間里,各路專家、學者的手機、相機一直沒有放下,閃光燈拍個不停歇……
市建設局相關負責人告訴筆者,此次在連云港舉行的城市家具標準化會議,既是一個城市建設專項、系統的探討性行業會議,對我市而言,也是一次面向國際的城市品牌形象展示活動。據介紹,將考察的第一站安排在規劃展示中心,目的既讓廣大的專家學者對連云港有一個全面、系統的了解,也是想通過他們,把我們連云港宣傳出去,逐步推向全國,推向世界。
特色歷史文化,是城市發展的靈魂
從市規劃展示中心出發,一路向東。雖然天空偶然飄過蒙蒙細雨,也沒有過多影響我們的城市之美,反而與城市家具的灰藍色調構成了另一種特別的視覺體驗。
沿著花果山大道、港城大道、海濱大道,最終抵達了第二站——連云港老街。這里是海濱大道串聯起的一顆別具城市韻味的“珍珠”,的確值得外國友人一看。而外國專家們的反應也驗證了這個明智之舉。
“來對了。這次來到中國,我就是想吸收中國古典文化,古代建筑的靈魂,將它們運用到日常的設計之中。”來自法國巴黎的瑪麗用一口流利的英文告訴筆者,無論是古樸的老街石板路,還是灰調的屋檐,古色古香的窗棱,又或是老街大食堂里飄出的古韻茶香,都被瑪麗和她的同伴們一一拍到相機里。而老街上一路掛著的、如同棚簾的大紅燈籠都讓外國友人們感到興奮,一串串糖葫蘆,激起了他們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興趣。
連云港老街是連云港山、海、港的承載,通過保護性開發,老街煥發出了新的勃勃生機。現在,老街不僅是連云港人回憶過去的重要場景,作為一個特色街區,也是外地游客必去的經典景區之一。據悉,在老街的開發與建設中,我市的建設者們注重將歷史文化元素與城市家具結合,在路燈、雕塑、建筑等功能性家具的設計建造中放大運用老街特色的元素,讓老街的實用性、特色性兼顧,也讓老街成為我市城市家具的樣板之作。
和諧統一,成就高水準城市家具
“你看,這里的行道燈、路燈與指示牌都是統一色調的,而且行道燈與路燈是一體的,形成了一個豎著的六邊形。”在海濱大道中山路段,來自杭州杭州匯氏機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涂匯溪邊看邊說。作為公司的負責人,他帶領團隊再次來到連云港。“此前,我們做過連云港的一個大型城市公園,但像這次這樣系統考察城市家具的機會并不多。”涂匯溪告訴筆者,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學習連云港在做城市家具上的經驗,今后也會融合到其他的項目上。
背靠大海。在海一方公園里,各路專家代表齊聚,系統聽取了我市城市家具設計、改造、建設的詳細介紹。連云港城市家具系統實施始建于2012年海連路快速公交一號線,全新的道路空間設計理念,體現了海濱城市地域文化元素構成,成為一條真正意義上的功能配套、設施齊全、富有特色、景觀亮麗的新港城大道。經過5年來的精心打造和持續推進,我市城區主次交通干道完成全套城市家具建設達700公里,城市家具覆蓋率達80%,具有鮮明海濱特色和濃郁地域文化內涵的連云港城市家具標準化建設已快步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聽完了介紹,中外友人紛紛拿出相機,在這個環抱著大海的城市公園里合影留念。其實,他們拍下的就是港城人的日常生活而已。而如果將平常的日子過得像在旅游,上班下班視線所及之處都是美景,誰還會不覺得生活美好而幸福呢?
筆者認為,這就是他們所探究的,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原因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