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連云港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文 通訊員 許光輝) 秋風起,稻穗黃。當前水稻已經大面積陸續成熟,秋收秋種大幕已拉開。昨日上午,筆者在贛榆區沙河鎮三合村看到,一片片金黃色的稻浪隨風搖曳,收割機在地里歡快地“奔跑”,伴隨著機械的轟鳴聲,黃澄澄的稻谷從機艙中噴吐而出。村民們高興地說:“今年水稻產量可以,天氣也挺好的,畝產有700公斤。”截至昨日,全市水稻收獲面積64.36萬畝,占水稻收割總進度的20.93%,這標志著我市307.5萬畝水稻已大面積開鐮。
“根據我們統計的數據,秋收進度最快的是贛榆區。”昨日,市農委農業處處長陳福銀介紹,贛榆區已收割水稻26.18萬畝,占總進度的61.6%;東海緊隨其后,達到23.9%。“我們深入各村、各農機大戶、農機合作社、烘干中心,及時對水稻收割機械、烘干中心機具進行保養、調試。目前,我們組織高性能聯合收割機800多臺,全區57家烘干中心投入運營。確保到本月底全面完成秋收任務。”贛榆區農機站站長苗全喜說,自秋收大戰開幕以來,贛榆充分發揮農機合作社的作用,科學調配機械,滿足農戶機械化收割需求。
今年我市秋糧生產形勢好,據農業部門預測,秋糧面積388.6萬畝,畝產568.58公斤,比上年增8.79公斤,總產220.95萬噸,比上年增3.15萬噸。其中水稻種植面積307.5萬畝,畝產612公斤,比上年增加9公斤,總產188.19萬噸,比上年增加2.88萬噸。全市玉米、花生、大豆等秋熟旱作物收獲已基本結束,水稻收割進度是去年同期的2.5倍,全市水稻收割漸入高峰。
“未來一段時間,我市各地將積極組織力量,協調機具,自北向南、由西向東進行大面積收割。”陳福銀說,市農委已督促各縣區農委指導農民抓住天氣有利契機,切實組織好搶收搶種工作。各地要做好機收作業市場調研摸底,科學預測作業時間和機械需求情況,及時發布需求信息,加強組織調度,完善應急預案,保證足夠的機械投入“三秋”農機化生產。對種植面積大、收獲周期長、機械需求多、晾曬烘干任務重的大戶,要重點加強信息服務,協調調度機械,最大限度縮短收種用時。
同時,提醒廣大農民朋友吸取前幾年水稻收割期多次遭遇大風倒伏、后期連陰雨穗發芽、雪壓稻危害的慘痛教訓,打破傳統“養老稻”的習慣,確保成熟一塊,收獲一塊,顆粒歸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