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連云港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懷詩 通訊員 焦云 孫紅剛)日前,市農委副主任穆傳鵬帶隊前往灌南縣督察秸稈綜禁工作。近年來,在廣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灌南縣秸稈綜禁工作連創佳績,連續四年7季實現“零火點”目標,有效減少了大氣污染,改善了空氣質量。一路走來,灌南縣在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今年秋季,全縣上下更是統一思想,堅持以離田綜合利用為主,因地制宜、能離即離、能還則還,確保綜禁工作再創新高。
設置鎮村臨時草場
重點抓好離田清運
“目前我們設有鎮級草場2個,村級臨時草場20個,有效解決了零散秸稈的收集和清運難題。”在三口鎮新河村的一處堆滿稻草的臨時草場旁,鎮長王立權說,零散秸稈因為分散難集中、清運成本大等特點,一直以來都是塊難啃的“硬骨頭”。今年,他們依靠秸稈龍頭企業+村級臨時草場收運模式,完美地化解了這一難題。村委會負責組織臨時草場清運田間地頭零散秸稈,鄉鎮負責協調龍頭企業轉運臨時草場和大田地塊秸稈,鎮村各負其責,村企各得其利,可謂兩全其美,再沒有焚燒秸稈這樣的隱患了。
督查當天,筆者跟隨督查組一行來到百祿鎮恩勇秸稈加工合作社,現場數臺草繩機和草簾機正在緊鑼密鼓地運作。“現在鎮上大約60%的稻草都賣到我這里了。我們還免費提供了268臺草繩機給農民,經他們手加工好的草繩,我們再進行回收,算下來1畝地的秸稈編成草繩農民可以有500元的收入,所以現在大家都搶著要把秸稈離田,哪里還會出現焚燒這樣的事。”合作社老板潘洪成喜笑顏開地告訴筆者,今年行情大好,他們生產的草繩跟草簾全都供不應求。
充分利用存量機械
大力提高還田質量
在三口鎮何莊村的一處稻田旁,一臺收割打捆機正在稻田里來回穿梭快速作業,只見打捆機開過的地里,原來的水稻秸稈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捆捆整齊的“秸稈束”。“鎮上目前一共有5臺這樣的收割打捆機,今年全線上陣,不僅省時省力,還能替農戶節省不少費用。”三口鎮新河草編制品廠的老板何國銀說。
“今年我們要求機械配備足、還田技術成熟的鄉鎮和村在總結去年秋季還田成功做法的基礎上,要更加合理地利用現有充足存量機械,進一步完善秸稈機械化還田市場化、專業化運作模式,切實提高作業質量和還田效果,彰顯農機化技術的增產增效增收優勢。”縣綜禁辦相關負責人說,縣農機局也在大力推廣應用旋耕機、滅茬播種機、秸稈還田機,通過現場會、培訓班等多種形式開展技術指導服務工作,重點抓好農機大戶、種田大戶和合作社的跟蹤指導,提高秸稈機械化還田技術水平,確保作業效果。
增強群眾綜禁意識
扎實推進“三清”驗收
“這兩年我們的秸稈綜禁工作已經形成了常態化、長效化、機制化的格局。目前縣里的秸稈綜合利用資源非常豐富,康進新能源、保麗森這樣的秸稈深加工企業都是用草大戶,另外我縣的食用菌企業也需要稻草作為基料,同時還有多家草編合作社,秸稈綜合利用的方式越來越多樣化。”灌南縣副縣長周文生自豪地說,由于宣傳到位,現在絕大多數群眾都能主動把秸稈合理地利用起來。
群眾綜禁意識增強了,縣里推行的田間地頭清、家前屋后清、溝渠路旁清“三清”驗收自然就容易多了。據了解,今年夏季的“三清”驗收,全縣238個村(居)中全部一次性通過縣級驗收。在此基礎上,秋季的驗收程序主要分為“一次申報、兩次驗收”。為杜絕敷衍現象發生,對兩次驗收均未通過的村和未安排驗收的村,縣綜禁辦將對有關鄉鎮、縣掛鉤包干部門下達書面整改通知,限期整改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