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記者 李國瑞 通訊員 王飛 徐田浩)陳繼祥,國網東海縣供電公司運維檢修部帶電作業班班長,近日候選12月“中國好人榜”。僅有初中學歷的他堅守一線崗位31年,克服困難、刻苦鉆研,獲得31項國家專利,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3億元。他用行動踐行著大國工匠夢,感染與激勵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1986年初中畢業就走上電力工作崗位的陳繼祥,從高壓線路的維護到帶電作業,一干就是31年。
剛開始,從符號識別到圖紙理解、從金具的型號判斷到實際操作技能的提升,對于他都是攔路虎。但他沒有把困難放在眼里,經常纏著師傅學這學那。當時個小力薄的他,登桿總是不及別人,不服輸的他下班后就在工區院子里的桿子上練個不停,有時練得腳都腫得穿不上鞋,第二天照樣和師父一起去巡線。
2002年,國網東海縣供電公司成立帶電作業班,僅有4名員工的班組里幾乎沒有現成的帶電作業工具,也沒有充足的技術力量,更談不上帶電作業車,就連帶他多年的師父都說難,可陳繼祥卻高興得不得了!他堅信:多干工作不是吃虧,只有多干工作,才能積累工作經驗,才能有機會去和問題“較真”。
他走著、坐著都想著帶電作業工具的發明。在帶電作業項目中,圍繞如何實現高壓線路負荷電流的準確判斷,他自己動手改制帶電作業高壓電流測試儀。當時,這種測試儀在市場上還沒有出售,一年后,國外類似的測試儀開始在我國使用,每臺售價1萬余元,而他改制的測試儀僅需材料費300余元,其性能和安全可靠性完全可與進口產品媲美。
幾年來,陳繼祥完成了間隔棒安裝走線器、絕緣桿泄流電流檢測、智能腳扣預警等專利的研發,并取得國家專利。
“我這一輩子不可能離開線路這個崗位了,因為我在這個崗位上工作感到充實,工作雖然苦點,但是很有成就感。”陳繼祥感慨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