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連云港日報全媒體記者 莊婷婷)在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發展居家、社區和互助式養老,推進醫養結合,提高養老院服務質量。”日前,記者從民政部門獲悉,我省出臺了《關于制定和實施老年人照顧服務項目的實施意見》,涉及養、居、醫、學、娛等多個方面。
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老年人的年齡起點標準是60周歲。老年人養老方式主要有居家和社區養老、機構養老兩大類。在家門口養老是多數老年人的夙愿,因此,發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是開展老年人照顧服務的重點。2018年,全省城市社區助餐點將實現全覆蓋;對老舊小區的輪椅坡道、公共出入口、走道、樓梯等實施無障礙改造,優先支持在老年人居住比例高的老舊住宅加裝電梯。
凡是在社區居住半年以上的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無論戶籍或非戶籍人口,都能在居住地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每年享受一次免費健康管理服務,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狀況評估、體格檢查和健康指導等。對行動不便的居家老年人,可通過與家庭醫生簽約,享受健康管理和康復護理等上門服務,符合規定的費用納入醫保支付范圍。
養護院、敬老院、老年公寓等養老服務機構都要為機構內老年人提供更加完善的醫療、康復護理服務。到2020年,每個縣(市、區)至少建有1所護理院或康復醫院;每個設區市至少建立1-2所安寧療護中心或具有安寧療護功能的醫療機構。二級以上綜合性醫療機構開設老年人掛號、就醫等綠色通道。對符合異地轉診規定的老年人,可申請辦理異地就醫聯網結算,就醫時按參保地政策直接結算。
對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失獨老年人發放養老護理、服務補貼。低保家庭中60周歲以上的失能老年人,按不低于100元/月•人的標準給予護理、服務補貼;低保家庭和分散供養的特困對象中8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低保和低收入家庭中60周歲以上的失獨老年人,按不低于60元/月•人的標準給予護理、服務補貼。對低保、低收入家庭中的老年人參加城鄉居民醫保的,個人繳費部分由政府給予補貼;對患病的符合醫療救助條件的特殊困難老年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提供醫療救助;對享受低保的70周歲以上老年人,每月增發不低于低保標準10%的保障金。
60周歲以上老年人持優待證、居民身份證或當地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證件,免費進入政府投資建設和管理的公園、公共文化場館;7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免費進入政府投資建設和管理的旅游景點,免費乘坐城市交通工具,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享受半價優惠。外地老年人與當地老年人同等享受上述優待。8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可自愿隨子女遷移戶口,享受遷入地基本公共服務。農村老年人不承擔興辦公益事業的籌勞義務。
為老年人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積極創造條件。在鄉鎮(街道)單獨舉辦或依托縣(市、區)老年大學,設置老年大學或教學點,方便老年人就近學習,對貧困老年人進入老年大學(學校)學習的費用給予減免。
老年人因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經濟困難的老年人,為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恤金、養老金、低保金、醫療費等向法院起訴,可按規定免收、減收或者緩收訴訟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