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連云港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晨晨 通訊員 王婧 朱楠)昨日,筆者從連云港市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工作領導小組(擴大)會議上獲悉,我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申報工作進入正式實施階段。全市上下將明確各單位具體職責,促進各方工作銜接有序,保護城市文脈,傳承歷史文化,彰顯城市特色,形成推進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建設合力,從而打造出一張充滿文化底蘊的城市名片。按照規劃實施方案,我市有望在2022年12月底前躋身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衡量城市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標尺,是集中體現歷史底蘊、承載文化內涵、展示城市精神的最好城市名片。目前,全國共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33座,江蘇省有13座(含3個縣級市)。在我省還有連云港、鹽城、宿遷不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而在全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中,只有大連、連云港尚未入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可以說,沒有躋身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行列,已成為我市城市發展中的一個遺憾。
根據國務院《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的規定,申報歷史文化名城的主要條件可以概括為四條:保存文物特別豐富;歷史建筑集中成片;保留著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歷史上曾作為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及軍事要地,或者在近現代發生重要歷史事件,或者傳統產業、歷史上建設的重大工程對地區的發展產生過重要影響,或者集中反映地區建筑文化特色、民族特色。其中,對歷史文化街區的要求,一般不低于兩條,每條占地面積不低于一公頃,且街區兩側的原始建筑面積超過街區建筑總面積的60%。
目前我市有不可移動文物777處,其中國保單位9處、省保單位28處、市縣級文保單位144處、一般不可移動文物596處;“非遺”名錄,國家級5項、省級34項、市級196項。中心城區現擁有海州民主路、南城東大街、連云港老街3處歷史街區。應當說,我市文化底蘊較為深厚,文化遺存比較豐富,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具備一定的基礎。
近年來,我市不斷加大對歷史文化保護的力度,對文化遺產保護與維修、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與整治等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據悉,在申報過程中,我市將堅持“規劃先行、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科學管理”的原則,積極構建科學有效的歷史文化保護體系,進一步保護城市文脈,傳承歷史文化,彰顯城市特色,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全力打造連云港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園。
歷史上,我市曾兩次籌備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但都因種種原因沒有成功。重新啟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申報,是提升我市綜合競爭力、構建和諧民生、彰顯城市個性的客觀需要,是在新的起點上推動我市可持續、高質發展的戰略選擇。未來幾年中,我市將立足于城市特征,提煉城市價值,明確保護原則和目標;全面系統梳理重點項目,建立完善的規劃政策體系和各項工作制度,廣泛開展申報宣傳活動,確保圓滿完成各項目標任務;共同打造港城歷史文化名城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