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wǎng)】(記者 李國瑞 通訊員 張瀟方)提起李恩榮,幸福路街道西大嶺社區(qū)的老住戶們沒有幾個人不認識她的。她曾任合營鑄件廠財務科科長,退休后卻依舊閑不下來,積極參加社區(qū)各項活動,為社區(qū)建設出謀劃策成為她生活的重心,被大家稱為“安心奶奶”。
帶頭義務巡邏 當好安全衛(wèi)士
在西大嶺小區(qū)活躍著一支老年義務治安巡邏隊,雖然隊員們的平均年齡超過60歲,最大的隊員近80歲高齡,但這也阻擋不住他們對巡邏工作的熱情。古稀之年的李恩榮是這支隊伍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一向“愛操心”的她,主動請纓,挑起了這支巡邏隊隊長的擔子。
為了有效預防各類案件的發(fā)生,提升居民安全防范意識,不論春夏秋冬,不論刮風下雨,她和隊員們都會戴著紅袖章,在小區(qū)內(nèi)巡邏,排查安全隱患,發(fā)現(xiàn)有可疑人員及時報告,盡最大努力維護小區(qū)治安。
同時,李恩榮還充當安全宣傳員,加強居民對樓棟的防盜、防火、防漏氣、防漏電等安全知識的宣傳,并叮囑居民群眾要多注意老化電線、管道的更換,讓大家住得舒心、安心、放心。
真情調解糾紛 鄰里關系更和諧
古人常說“清官難斷家務事”,雞毛蒜皮的家長里短,總是讓人理不清頭緒,就是想管,也不知從何入手,但李恩榮卻是個“異類”。
每當遇到鄰里糾紛,大伙首先想到的就是社區(qū)“安心奶奶”李恩榮。誰家婆媳鬧吵架了,誰家漏水造成鄰居損失了,誰家裝修噪音太大影響鄰居休息了……她總會給雙方一個最令人信服的說法。
李恩榮自己寫了一本“調解日記”,上面清楚記錄著她參與調解的大小糾紛以及調處結果。我們在“調解日記”中看到一起因裝修引發(fā)的鄰里矛盾。西大嶺小區(qū)23號樓一戶居民安裝防盜窗,引起三樓住戶的不滿,認為安裝防盜窗會對自家造成安全隱患。雙方爭執(zhí)不下,李恩榮出面調解后,以三樓也裝防盜窗、二樓住戶支付一半安裝費用的方案化解了矛盾。
“調解工作做了五年多,看到雙方冰釋前嫌,鄰里關系更加和睦,特別有成就感。”李恩榮笑著說。
熱心公益幫扶 傳遞社會正能量
李恩榮主動參與社區(qū)的各類公益活動,誰家有困難她總是第一個站出來,去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并及時和社區(qū)聯(lián)系,發(fā)動居民共同參與。
西大嶺社區(qū)王先生一家突發(fā)變故,家中只剩下一個正在上學的小女孩,李恩榮知道情況后多次上門和小女孩談心,幫助她從事故的陰影中走出來,還自掏腰包幫孩子買一些生活、學習用品。
85歲高齡的王阿姨是西大嶺社區(qū)的空巢獨居老人,孩子常年在外地工作,僅在逢年過節(jié)才能回家看看。隨著年齡增大,王阿姨被各種疾病纏身,行動不便,連出門都成了大難題。李恩榮知道后每天早上忙完自家事,她就會抽空去陪老人聊聊天,幫老人洗衣、做飯、收拾屋子、洗澡、剪發(fā)、剪指甲;家里做好吃的就給老人端一碗;逢年過節(jié)要給老人買點食品……雖然非親非故,但是這一照顧就是十幾年。
“幫助需要被幫助的人,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但若成為一種社會風氣,就是一股能溫暖你我他的正能量。”李恩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