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連云港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文 通訊員 彭亞輝) “我現在在四川,先收菜籽,再收小麥,作業價格約為每畝90塊錢左右,目前收入已經有1萬多元了。”昨日,灌云縣農機手高金明在微信朋友圈曬出了自己跨區作業的照片。據筆者了解,截至目前,我市已發放跨區作業證6300余份,6000多臺農機先后奔赴四川、湖北等地開展跨區作業,拉開了今年港城農機跨區作業的帷幕,預計今年全市將有1萬多名“麥客”外出淘金。
昨日,在東海縣農業機械安全監理所內,工作人員在為農機手辦理跨區作業證。連日來,東??h農機部門加班加點,設立綠色通道,全力為4000多輛駛入海南、浙江、安徽、河南、黑龍江等20多個省市區收割的農業機械開展發牌發證、年檢年審、調試檢修等“一條龍服務”,確保機具技術狀態良好,為“麥客”做好跨區準備。
“根據要求,今年跨區作業證發放實行免費原則,但必須由省級農機、交通部門和縣級農機主管部門三方蓋章齊全方為有效。”市農委農機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作業證發放實行屬地管理,縣級以上農機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發放和管理工作,不得跨行政區域發放,不得委托中介組織、農機經銷單位等發放。申領作業證的聯合收割機應具有合法有效的號牌、行駛證,年度檢驗合格且在有效期內。作業證一機一證,嚴禁涂改、轉借和倒賣,信息不齊者,可視為無效作業證。
為了方便機手,今年全市各級農機部門聯合保險機構開展一站式服務,深入鎮、村開展送檢審、送保險上門服務,確保機具安全性能,提升機手抗風險能力。東海縣還搭建農機微平臺,機手加入后,就可通過微平臺實時了解安全生產、檢審時間、跨區作業服務等信息。
據了解,通過多年的培育,我市機手作業質量得到了外地客戶的認可,在競爭日趨激烈的跨區作業市場上有了一席之地,但形勢仍不容樂觀。我市各級農機部門積極采集信息,通過“平安農機通”和農業部農機直通車服務網,幫農機手找活干,幫農戶找機用,引導機具有序流動,降低作業轉移成本。同時,在繼續鞏固好麥、稻收獲市場的同時,著力拓展玉米機收、水稻機插、機耕、機深松等作業市場。東??h農機手陸理想、灌云縣農機手李生超、王金國等人組織插秧機分赴揚州、安徽、山東開展水稻機插跨區作業,目前已經簽訂作業合同5000余畝,這將成為我市農機跨區作業的新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