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記者 趙芳)去年7月,包括晚期轉移性結直腸癌的相關靶向藥物被納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17年版)》乙類范圍。江蘇省是最先實行新醫保政策的省份之一,我市結直腸癌靶向藥物職工醫保報銷70%,新城鄉居民醫保報銷50%,大大減輕了患者的治療負擔。目前,我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情況如何?結直腸癌的發病誘因有哪些?靶向藥物納入醫保有什么意義?對此,本報采訪了市第一人民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李玉。
結直腸癌
發病呈年輕化趨勢
據最新發布的2017中國城市癌癥最新數據報告顯示,在我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排名第四,死亡率高居第五,且發病率和死亡率在逐年攀升,并呈年輕化趨勢。更觸目驚心的是,25%的結直腸癌患者在確診時,就已出現癌細胞擴散。
“飲食和生活方式、直腸腺瘤癌變、遺傳和直腸慢性炎癥,這幾個是結直腸癌的發病誘因。”李玉說,結直腸癌疾病之所以在我國會呈現高發情況,這與近年來人們的飲食和生活方式改變是密不可分的,直腸癌在以低纖維素、高蛋白和高脂肪為主的飲食地區的發病率顯著高于其他地區。常吃腌制食品、烘烤、油炸、煙熏食品容易致癌。
出現這些癥狀
要引起注意
“結直腸癌的早期癥狀的知識普及度低,公眾對結直腸癌的早期癥狀認知度低,對便血、腹痛、腹瀉、大便習慣改變等早期癥狀不夠重視,經常將結直腸癌早期癥狀誤以為是痔瘡等疾病。”李玉說。“目前,結直腸癌主要靠肛門指檢、腸鏡檢查、糞便潛血隱血檢測這幾個方法進行篩查。”
李玉建議,超過50歲的人群,尤其是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絨毛狀腺瘤和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等病史或腸癌家族史的人群,要注意腸癌的篩查和預防;其次,要注意調整飲食結構,減少高脂肪、高熱量食物的攝入,增加水果、蔬菜和粗纖維飲食;此外,改變生活習慣,注意平時的運動和鍛煉,不要過度肥胖。痔瘡患者若出現便血增加、肛門墜脹感加重、大便性狀改變的情況,要及時到醫院檢查。
靶向藥物進醫保
減輕患者經濟負擔
晚期的結直腸癌治療目前有化療、放療、手術、靶向治療、介入、射頻消融等。
“過去,靶向藥物往往治療費用比較高,給患者個人和家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負擔。可喜的是,治療結直腸癌的靶向藥物如貝伐珠單抗已經進入連云港市特藥醫保目錄,在化療的基礎上加上靶向藥物,給患者帶來了總生存期進一步的延長和生活質量的提高,提升了全社會對于癌癥治療的信心。”李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