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供電公司的‘紅馬甲’無償更換線路和插座,還安裝了節能燈,家里的電器好用了,燈也更亮堂了,我十分愉快。”昨天,江蘇南通如東縣高新區碧霞社區75歲的管惟川老人告訴記者。
管惟川因為無私照顧生病的鄰居40多年,去年年初一場大病,讓這位無兒無女的老人也成了需要他人關愛的人。國網江蘇電力如東共產黨員服務隊得知老人家里線路老化導致用電故障,第二任隊長劉躍平立即自費購買插座、燈具,攜帶電線,與其他3名隊員一起趕到老人家中,演繹了一則小“中國好人”幫助老“中國好人”的佳話。
國網江蘇電力如東共產黨員服務隊成立于2001年7月1日,一茬茬隊員扎扎實實踐行對群眾的承諾,為黨旗增輝,讓人民滿意,累計受理各類求助電話7.5萬多個,現場服務4.8萬多次,受益人群達24萬多人次,群眾滿意率100%。17年來,他們不斷拓展服務內容,從電力搶修向扶危濟困、愛心助學、電力體檢、助力新能源等領域延伸,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先后當選全國用戶滿意服務明星班組、江蘇省工人先鋒號,今年8月當選“中國好人”。
一腔真情服務百姓
“黨員就是一面旗幟,黨員就是一根標桿。黨員服務隊就是要承擔起急難險重的擔子,成為群眾用電的守護神。”2001年7月1日,由國網如東縣供電公司4位轉業軍人發起、6名共產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組成的城區低壓搶修服務隊應運而生,這是江蘇省電力系統首支共產黨員服務隊。面對鮮紅的黨旗,身穿“紅馬甲”的隊員們高舉右拳,莊嚴承諾。從此,無論白天黑夜,無論刮風下雨,哪里有故障,哪里就有他們的身影。
“共產黨員服務隊嗎?縣城黃海路三元小區的一個配電箱出現了故障,整個小區幾千個家庭停電,麻煩你們快來處理一下。”2002年高溫的一天晚上,剛剛結束一次搶修回到值班室的首任隊長繆恒生正準備吃晚飯,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突然響起,他丟下飯碗,召集搶修隊員迅速趕往現場。檢查發現,配電箱因家家戶戶使用空調、電冰箱,超負荷運行嚴重燒毀。更換配電箱需要將井下連接的電纜一并拔起,井下幾個配電箱的電纜全部纏繞在一起,需要人下到井里梳理電纜。繆恒生自告奮勇,轉身就往井下鉆。井下溫度高達60多攝氏度,電纜燒焦后的煙嗆得人喘不過氣來,他隨手用肩上的一條濕毛巾捂著口鼻,在兩米多深的電纜井內梳理,并徒手將重達30多公斤的電纜托舉了半個多小時。當吊車成功將配電箱與地面分離后,繆恒生一下子癱坐到井底。被同事們拉上來后,他又投入到緊張的搶修之中,2個多小時后小區恢復供電。
如東地處沿海,惡劣的氣候條件常與電力故障如影隨形,隊員們把保修電話的鈴聲當作命令,哪里有險情,他們就沖向哪里。今年7月23日,臺風“安比”來襲,風刮倒了樹枝,壓彎了電線,10千伏苴光線接地。苴鎮敬老院東屏分院一位老人去世,供電不能中斷,已經連續搶修作業的第三任隊長顧海峰與隊員們迎著肆虐的風雨,立即驅車前往。現場發現被大風刮斷的樹枝導致了停電,按規定雨停止后才能清除樹木、進行搶修,怎么辦?隊員們當機立斷,特事特辦。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艱苦奮戰,影響線路正常運行的樹木全部清除,受損的導線及時加固,線路恢復正常供電。來不及避雨,顧不上傷口,電話鈴響起,隊員們又奔向另一處搶修點。10千伏民新線突然斷電,提水泵斷電意味著農田被淹,苴鎮街道辦事處鳳陽村和金鳳村村民心急如焚。冒著傾盆大雨火速趕到的共產黨員服務隊隊員緊急查找故障,迅即搶修。不到兩小時,電來了,排澇站機泵恢復運行,風雨中的村民們紛紛豎起大拇指。
為民搶修日復一日,全天候24小時服務,隨叫隨到隨修,在隊員眼里沒有惡劣的天氣,更沒有節假日,當年的一支隊伍,如今擴展為17支分隊,158名隊員時刻踐行著自己的諾言,“紅馬甲”的足跡遍布如東的鄉鎮村居、大街小巷。
一馬當先服務經濟
“我們一期項目裝機容量超過3萬千瓦,去年7月開工建設,3個月不到就完成送電工程,配電網一次投運成功,確保了今年7月投產,得益于如東供電共產黨員服務隊的保姆式服務。”中天科技江東電子材料有限公司動力設備部部長劉詩濤告訴記者:生產處于高電流(3.5萬伏)低電壓(5伏)狀態,萬一電流電壓不穩定,就會導致工藝系統癱瘓,一個批次的產品報廢直接經濟損失就是800萬元。隊員們不僅為項目量身定制用電穩定性最高的優化方案,還幫助企業對使用的材料進行“挑刺”,消除了用電的安全隱患。
“如東供電公司黨員服務隊‘點對點’的供電服務真是沒話說!”中天科技光纖有限公司工程部主任花海亮為服務隊點贊。中天集團是如東首家上市的本土企業,也是全市的龍頭企業,在如東供電公司營銷部共產黨員服務隊“點對點、一對一”的“保姆式”服務下,2015年9月,特種光纖系列產品項目落戶如東經濟開發區。開工之前,共產黨員服務隊與項目方對接,多次實地了解用電需求,科學預測用電負荷,確定最優供電方案。
近年來,17支共產黨員服務分隊,從供電電源、用電設備、運行管理、應急處理、安全防護等方面,重點檢查客戶在用電方面存在的問題,義務為客戶解決安全及降損方面的疑難雜癥,引導企業安全、經濟、科學用電,累計完成客戶電力體檢1612戶,為客戶節省用電成本4800多萬元,客戶按需調整后節約成本600萬元左右。同時,他們發現用電安全隱患1986條,協助客戶整改1850條,消滅了2000多個用電安全隱患。
“海上風電場建到哪里,配套的并網線路延伸到哪里,‘紅馬甲’的服務就跟蹤到哪里。”如東縣能源局局長張俊說。目前,如東地區已建成海上、潮間帶及陸上風電場18座,總裝機容量達180萬千瓦。2006年以來,共產黨員服務隊先后參與220千伏洋口變、220千伏馬塘變等19座變電站的建設,在沿海灘涂架設7條220千伏輸電線路、5條110千伏輸電線路,總長約200公里,確保了南通地區海上風電項目全部如期或提前并網消納。2018年6月初投運,動態投資達8.2億元的如東500千伏輸變電工程同樣成為了如東綠色能源并網發電的重大保障。
服務綠色能源,除了配套線路的建設,做好輸電通道的巡視維護,同樣成為了共產黨員服務隊的神圣使命。去年8月19日11時08分,110千伏東安變東龍791線差動保護動作,開關跳閘,重合失敗。如東龍源風電場風電能源不能輸出,每天損失10多萬元。共產黨員服務隊立即展開巡查排故,發現110千伏東龍791線1號塔C相電纜終端被擊穿漏油,當天下午搶修到位。
主動作為,靠前保障服務項目建設、綠色產業發展,隊員們一馬當先,把使命扛在肩上。
一片丹心扶貧幫困
去年7月19日的早晨,外面下著雨,電飯鍋插頭往插座上一插冒出火花,焦味便傳了出來,如東縣高新區特困職工姜玉琴正坐在家里發愣,身穿“紅馬甲”的共產黨員服務隊員登門了。進屋后,他們檢查用電故障,更換燒焦的插座、短路的燈頭線,動作干凈利落,3只燒壞的燈泡被新的節能燈取代。
“阿姨,今后用電遇到困難就打這個電話,我們24小時上門服務。”姜玉琴接過隊員留下的報修電話,心里熱乎乎的。
“我就只認‘紅馬甲’,看到他們我才放心。”掘郊養老院的抗日老兵陳建斌,無兒無女,鑰匙忘記放哪兒了門打不開了,房里的電視沒信號了,他總是打電話給共產黨員服務隊第二任隊長劉躍平。劉躍平建隊開始就是隊員,因年齡原因,不當隊長了,他繼續當隊員,隊員們看到這一切,對劉躍平說:“老人家真是把你當成了親人啊。”
“這些年,家里的錢都用于服藥、治療,家里線路30多年沒有維護。下雨天,插頭一插,燈頭開關一拉,就冒火花,根本不敢用電,這些都是‘紅馬甲’給我換上新的,以后用電就安心了。”44歲的翁正飛是企業職工,患病多年,女兒正上高中,家庭生活非常拮據,共產黨員服務隊的貼心關懷讓他心里暖暖的。
近年來,共產黨員服務隊經縣工會牽頭,與全縣168戶特困家庭結對幫扶,啟動全縣特困職工家庭用電維護工程,登門踏戶為特困家庭的用電進行免費檢修和維護。排除特困戶的用電隱患,更換室內電線、節能燈和開關、插座等,需要經費保障。隊員們就自發捐款,建立幫扶基金,先后為特困戶排除用電隱患130多起。
“要是沒有‘紅馬甲’的無私幫助,我家孩子就不可能去上大學,更沒有今天在南京成家立業過著幸福的生活。”高位截癱的蔡紅輝說起共產黨員服務隊對她母子的幫助淚如泉涌。
2010年7月31日,劉躍平得知考取南京理工大學的陳少華不忍丟下重癱的母親心生輟學念頭,立即前往家訪。19歲的陳少華父親去世、母親重病,家境一貧如洗。劉躍平就自掏腰包購買學習用品,6名隊員共捐出2000多元助學款,并在開學那天把劉少華送上開往南京的班車。“你放心讀書,媽媽有我們共產黨員服務隊照顧。”2012年5月20日,劉躍平像往常一樣打電話給蔡紅輝詢問相關情況時,得知她患上子宮肌瘤,必須盡快手術,各項費用需要1萬多元。“無論如何都要幫助這個苦命的母親。”第二天,一封由劉躍平書寫的“一個苦難家庭的生命呼喚”的愛心倡議書在公司迅速傳開,大家踴躍捐款16650元,使蔡紅輝的醫療費用、營養費用有了著落。
“是共產黨員服務隊給了我們母子無限的溫暖,也給我兒子上了人生的重要一課,他們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這個世界還是好人多啊!”如今,兒子學業有成,蔡紅輝表示要時刻不忘至今還在照顧她的“穿紅馬甲的親人”。
在共產黨員服務隊,像這樣愛心幫扶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從去年開始,共產黨員服務隊通電先鋒如東分隊開展“五進”活動,累計結對服務17個社區(村居),走訪慰問學校、敬老院、福利中心等24個,資助幫扶40名困難學生,義務獻血260人次。
“關愛弱勢群體,用真心去溫暖每一位需要幫助的人。”迄今為止,國網江蘇電力如東共產黨員服務隊累計為困難群眾提供各種材料19000多次,共計金額32萬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