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周瑩 通訊員 王從帥 周靜 張開虎)隨著氣溫下降,又到了泡溫泉的好時候。最近每個周末,都有很多人到東海去泡溫泉。泡溫泉很愜意,但你知道“泡湯”后的洗澡水到哪里去了?昨日上午,筆者跟隨市環保局相關人員來到東??h溫泉鎮,為大家解開這個秘密。
“這里竟然可以養魚。”在東海縣溫泉鎮溫泉度假村的溫泉污水處理廠,筆者看到經過處理后的“泡湯”尾水池里,竟然有小魚在歡快地游動。東海溫泉地熱水管理站站長溫立法告訴筆者,因為東海溫泉度假區地處淮河下游,四季分明,水生、濕生植物種類繁多,且溫泉的水溫較高,可以保證冬季排水的水溫在5℃~10℃以上,為此,他們這個污水廠就通過生態濕地的方式,將“泡湯”水和核心區內的生活污水進行處理,排出的尾水可以達到一級A的標準,即可以作為城市景觀用水標準。
據了解,整個污水池占地面積9578.26平方米,其中廠區占地面積為8400平方米,南北長120米,東西寬70米。每天可以處理污水5000立方米。當筆者走進這個污水處理廠,卻發現這里竟然像一個濕地公園一樣美麗。雖然是秋末初冬,但這里依舊生機勃勃,新鮮的水白菜綠油油地填滿了整個污水池。西伯利亞鳶尾和香蒲雖然有些轉黃,但是依舊可以看到繁盛時的美麗,一池殘蓮讓人可以想象它昔日的妖嬈。一條覆蓋整個污水處理廠區的人工走廊讓人們錯以為這個污水廠是一個花園。
那么,這個美麗的花園是如何讓生活污水和溫泉的“泡湯”水變成可以養魚的“干凈水”呢?溫立法為筆者“解密”,“我們這個污水處理廠采用的是復合人工濕地公園模式處理污水。利用濕地系統污染凈化與景觀相結合的生態功能,通過多種形態的濕地形式構建復合濕地系統,在實現污水凈化要求的同時,建立與溫泉景觀相融的適宜于旅游度假區的水環境。并將污水處理過程與度假區的景觀融為一體,使污水處理設施成為區內的人造水景和生態科普教育基地。”
“在這個濕地中,這些水生植物的作用可不小。”溫立法指著眼前綠油油的水白菜告訴筆者,通過水生植物收獲和沉淀污泥的定期排除可以將污水中積累的氮、磷、有機污染物去除,保持系統持續穩定的功能。而種植凈化能力較強的睡蓮、菖蒲、再力花等多年生濕生植物,可以幫助濕地形成一定厚度的有氧環境,確保濕地持續完成氧化凈化過程。而種植除磷能力較強的西伯利亞鳶尾等濕生植物可以達到較好的脫氮除磷效果。
“目前每天這個污水廠處理污水量大約1000噸,其中洗浴用水為800至900噸。”溫立法介紹,高峰時候,光洗浴用水就達到3000噸。過去沒有這個污水廠,大多數污水都是直排,現在可以通過這個生態污水處理廠處理后排放,有效地保護了溫泉的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