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李耀華 通訊員 楊迅)近日,我市公布《關于加快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意見》的出臺致力于提升城鎮化水平,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明確自今年起,全市將按步驟實施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工作,到2035年,全市基本形成1個中心城區、3個縣級中心城市、9個重點中心鎮、10個特色鎮、28個一般鎮、N個新型農村社區的“1+3+47+N”空間格局。
全市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工作的總體目標是:探索實踐縣域范圍內城鄉人口5:3:2的結構,即縣城建成區人口達總人口的50%,建制鎮鎮區(包括鄉駐地)人口達30%,留村人口達20%,全面改善全市農民群眾住房條件。
具體分三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 今年至2020年。將優先改善“六類農戶”的住房條件,即農村危房改造四類重點對象,扶貧重點片區和省定經濟薄弱村內的一般村莊和低收入農戶,因生態保護、行滯洪區需要或存在安全隱患的村莊,遠離集鎮和交通干線的自然村莊和零散居住的農戶,“空心村”以及全村居民住房改善意愿強烈的村莊。明年全面完成農村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低保戶、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和貧困殘疾人家庭四類重點對象危房改造。位于新型農村社區的危房改造農戶,可根據統一規劃進行翻建、插建;位于一般村莊的,優先引導農民集中居住。對部分D級危房、確無改造能力的低收入農戶,由縣(區)財政安排專項資金進行托底保障。
第二階段,到2022年,全市農民群眾有改善意愿的老舊房屋建設和“空心村”改造基本到位,集中居住項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配套水平進一步提升,小城鎮集聚能力和產業支撐力進一步增強,建成一批具有活力的新型農村社區,全市農民住房條件、人居環境、文明程度明顯提高。
第三階段,到2035年,全市基本形成1個中心城區、3個縣級中心城市、9個重點中心鎮、10個特色鎮、28個一般鎮、N個新型農村社區的“1+3+47+N”空間格局。全市農民群眾住房條件全面改善,城鄉空間布局全面優化,城鎮化水平顯著提升,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更加完善。
根據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改善蘇北地區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意見,對照我市改善農民群眾居住條件的目標要求,《意見》明確一個主方向,打牢兩個基礎,做好兩個引導,強化五個支撐。明確一個方向,即明確以新型農村社區試點建設為主方向;打牢兩個基礎,即打牢調查摸底、規劃編制兩個基礎性工作;做好兩個引導,即引導農民進入新型農村社區,引導農民進城入鎮;強化五個支撐,即強化基層黨建支撐、配套服務支撐、產業支撐、文化支撐、土地政策支撐等10個方面的重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