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記者 莊婷婷 通訊員 尹軍)21日,筆者從市組織部門獲悉,今年,我市將聚焦產業強市,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優化人才生態,不斷匯聚創新創業人才。
“連云港的人才政策給了我們許多便利,讓我們可以專注于科研。”金亮從東華大學研究生畢業后,來到港城工作,跟隨他一起來的還有同為碩士的妻子。如今,他們已經在港城扎下根來。“我們在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都有優惠政策,徹底解決了后顧之憂。”金亮主要從事碳纖維研究,參與實施了多項國家發改委的產業化項目以及省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就在去年,32歲的他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這只是我市引才留才的一個縮影。從“先天不足”到“引來金鳳凰”,從高質發展到后發先至,連云港這座蘇北城市,正憑借不斷升級的人才“磁力場”,激活一池創新春水和一城發展氛圍。
“花果山英才計劃”、“創業港城”系列創業大賽……為實現產業強市戰略,我市加快集聚產業急需人才,緊扣“三新一高”主導產業、石化等重點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求,利用醫藥技術大會、連博會等平臺,重點招引進入中試或者產業化初期的人才項目。同時,探索重點企業引才扶持政策,實施“名校優生”計劃,充分發揮“科技鎮長團”積極作用,加大科技鎮長團落地成果轉化項目力度。
“與北上廣等大城市的引才‘底氣’相比,我們在區域位置、發展環境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但我們積極創新人才使用方式,將以‘五堅持五提升’人才工作體系為統攬,不斷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加快集聚各方面優秀人才,充分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切實為‘高質發展、后發先至’提供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撐。”市委組織部副調研員、人才工作處處長齊慶磊說。
為筑強產才融合平臺載體,我市還將放大新醫藥、新材料、石化等產業優勢,加快石化、新材料等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加大招院引所力度,爭取設立派出研究院、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等。同時,用好716研究所、準工、省原創化學藥創新中心等科研平臺,支持中科院能動中心等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建設,配套建設、高效運行一批科技孵化器、加速器、眾創空間。
除了“筑巢引鳳”,我市注重強化人才“造血”。大力實施521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新型技能人才培養計劃、鄉土人才培養計劃等。堅持“產教融合”,推廣醫藥產業人才“3+1”培養模式,探索校企互派掛職、校區聯合辦學機制,推動市內高(職)院校服務地方重點產業發展。
“有溫度”的政策是人才集聚的“定心丸”。我市不斷優化人才發展生態,引得來人才,留得下人才。改進人才政策供給,認真落實市“人才新政20條”及配套政策,加大“人才貸”等金融產品供給,設立人才創新創業風險補償資金,提升人才金融服務滿足率。加快形成以創新能力、質量、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充分發揮企業高端人才貢獻獎勵等激勵政策的引導性、杠桿性作用。建立“花果山人才服務聯盟”,開通線上連云港“人才之家”,改進線下高層次人才“一站式”服務窗口,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模式。推行“無憂服務”,切實幫助人才解決住房、配偶就業、子女入學、看病就醫等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