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上午,受臺風“煙花”影響,市區巨龍路上一樹木被強風吹倒,造成過往行人通行不便。新東街道東風社區工作人員在巡邏過程中發現這一情況,立即聯系相關部門前來處理。施工人員將樹木鋸斷后,用吊車將遮擋人行道的樹枝移走,很快,道路便恢復了暢通。
為了有效降低臺風“煙花”帶來的安全隱患,新東街道采取“線上”和“線下” 相結合的方式,即線上宣傳、聯絡,線下支援、排患,做好轄區內的安全隱患排查登記跟蹤工作,還先后對重點區域進行走訪排查,檢查戶外店招隱患,督促店家自查自糾。對路邊攤點、門店進行查看,對重點場所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及疏散通道等進行一一檢查。各社區對居民小區、老舊居民散樓進行排查,督促物業公司落實安全責任,做好各項防汛應急準備工作。
“再加一袋沙包,壓緊壓實一點,防止雨水倒灌。”當天下午4點多,新南街道建南社區居民樓多處積水,建南社區黨委書記楊思思和社區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趕往現場,為各樓棟口運送防汛沙包,并協調抽水泵、抽水管等排水設備,對樓洞內的積水加快抽排。
“建南社區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建設的開放式老舊小區,由于基礎設施老化,導致路上有積水,有的樓洞口也有積水。”楊思思說,由于雨勢變大,積水較多,社區首先摸排轄區一樓進水情況,隨后,協調兩臺抽水泵,加快小區積水抽排,并在樓洞積水處用沙包進行圍擋,以免一樓住房進水,努力減少居民們的經濟損失。
“抗臺防汛工作事關人民群眾的安全。近期,我們把學黨史辦實事落實到具體行動中,早在臺風‘煙花’來臨前,就做好了各項防汛防臺應急部署,提前備足防汛物資。”海州區住建局黨委委員夏興龍說。筆者在海州區住建局防汛物資器材庫看到,為防汛工作準備的雨衣、雨靴、反光背心等物資一應俱全。“我們建立了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成立搶險隊伍122支(包括民兵及巡查人員),共計2272人。儲備排澇(抗旱)機泵146臺、各類型灌排水泵69臺套、編織袋5.3萬只、塊石1萬噸、土工布2.07萬平方米,更新調配充足的鎬頭、鐵鍬頭、電纜線、救生衣、警示燈等應急防汛抗旱工具,盡最大努力確保平穩度汛。”夏興龍介紹。
此外,海州區還對107條主次干道、大小街巷排水管道進行了統一清淤除障。截至29日上午,清掏窨井、檢查井、雨水篦等約20000座,疏通雨水管網180公里。投資500余萬元,對通院巷和解放東路等低洼片區進行改造,通過更換管道、增大管徑、修復路面,提升了城區排水能力。(王雅萱 陳誠 劉海軍)
?
總值班: 王夫成 劉昆 編輯: 張藝雯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