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護服里面似乎是一個大熔爐,汗水從眼睛流到嘴巴,再從嘴巴流到脖領,全身上下的毛細血管感覺快要炸開,喘口氣都要用上全身的力氣,手套里的汗順著邊緣流出來,渴到不想張口說話,衣服全部濕透。”這是市一院援寧隊員周欣的真實感受。南京35攝氏度的高溫下,戶外站著不動馬上滿身是汗。但我市援寧醫護人員卻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帶著防護面罩,穿行于高風險社區,挨家挨戶上門核酸采樣。
熱到中暑、頭暈,但依然堅持再堅持,因為“不能拖累隊員”、“居民沒吃飯等著,不能耽誤時間、影響進度”……采集小區沒有電梯,那就穿著防護服爬樓梯,“每上一個階梯,都覺得心臟快跳出來。”“穿上防護服走路已是呼吸不暢,再爬個樓,立馬開啟套著袋子蒸桑拿模式。”
他們的苦累,南京人民看在眼里。隨行的志愿者,不停地為她們噴灑酒精試圖降溫。看到她們累到喘不開氣,阿姨立即搬出凳子;采集信息手機熱到無法使用,大爺毫不猶豫的從冰箱里拿出雪糕;熱情的大姐拿出家里最大的風扇,雖然風吹不進防護服,可那份心意讓大家感動;還有那一聲聲“謝謝你們”“你們太辛苦了”……讓大家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居民們很配合,第一家剛開始做,第二家都拿著身份證開始準備好了,剛開始還好,能堅持,查到第四戶人家時候,被熱得實在體力不支了,衣服全濕透了,一位大姐把自己家里的風扇抱了出家,說給我們降降溫,還有大叔要拿水給我們喝,有端板凳的,給我們扇扇子的,我們真的很感動。”市一院援寧隊員姚青說。
“醫務戰士挑大梁,銅墻鐵壁民安康……”這是南京一對老夫妻自己創作的詩歌。他們把這首詩和自己書寫的兩幅毛澤東詩詞送給市二院援寧隊員張思琪。
“不要緊張,把嘴巴張大,說‘啊’!”8月11日早上6點,作為“上門核酸采樣”突擊隊的一員,張思琪已經開始工作了。在南京江寧祿口藍天星港小區,從早晨6點到下午1點,從11樓到1樓,同樣的話她重復了不計其數的話語。一對老夫妻在采樣完畢后送給她一首詩和兩幅字。“我想這是我今年收到最好、最有意義的禮物,它不僅僅代表著群眾對我們上門核酸檢測工作的肯定,更激勵著我義無反顧堅守在最前線。希望南京的情況盡快好起來。”
“你好,請等一下。”8月9日,市東方醫院援寧隊員孫雪梅也遇到了暖心一幕。在江寧區祿口街道某小區6樓完成核酸采樣后,女主人叫住了她,兩個小姑娘跳起了舞,對她表示感謝。“音樂響起來時,我愣了一下,就看到兩個小姑娘開始跳舞。那一刻,我的眼淚就控制不住流了下來,特別感動,覺得再苦再累都值得。當時小姑娘的媽媽錄了視頻,我專門要過來,這對我來說是最值得珍藏的紀念。”(記者 莊婷婷 通訊員 江榮 孫利 呂菲)
?
總值班: 吳弋 劉昆 編輯: 馬靜靜 審核: 劉昆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