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守護市民的餐桌安全,近日我市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提升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能力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該《意見》對照國家和省市食用農產品“治違禁、控藥殘、促提升”三年行動方案提出治理的“三棵菜”:豇豆、韭菜、芹菜,“一枚蛋”:雞蛋,“一只雞”:烏雞,“四條魚”:大口黑鱸、烏鱧、鳊魚、大黃魚以及肉牛、肉羊等11個問題突出的品種,要求在全市開展農藥減量行動、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行動以及農獸藥殘留監督抽查,強化生產過程控制服務。
農產品質量安全是重大民生問題。近年來,我市農業農村部門與各職能部門一道,堅持“四個最嚴”要求,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產出來”“管出來”各項措施,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提升到98%以上,總體上保持了穩定向好態勢。但是,違禁藥物檢出和農獸藥殘留超標問題始終難以根治。
根據此次下發的《意見》,我市計劃以鄉鎮為單位摸清重點產品生產基地(生產者)的面積、產量、病蟲害發生、用藥習慣、農產品上市等情況。組織專家開展專項會診,實施精準的規范用藥指導、技術服務。針對禁限用藥物使用、常規農獸藥殘留超標問題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逐一制定重點品種精準治理清單,明確時間表、路線圖。要求各縣區農業農村部門,發揮技術優勢,及時印發重點品種治理的技術性指導意見,并適時組織飛行檢查。推廣“陽光農安”模式,運用視頻等電子化工具,推進用藥記錄便捷化、電子化。
為發揮“示范引領、以點帶面”作用,今年我市還計劃加快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四全監管”(全域、全員、全程、全民)示范鎮、“全程追溯”示范基地、“村級服務”示范點建設,每個縣區結合本地實際,分別打造1-2家典型,盡快在全市建立工作制度規范、監管設施齊全、監管服務到位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切實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最后一公里”問題。同時,以“一個問題品種、一張整治清單、一套攻堅方案、一批管控措施”“四個一”的精準治理模式為主要措施,進一步落實屬地責任、監管責任、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記者 王文 通訊員 顧紹軍 彭亞輝 吳芳芳)
總值班: 王夫成 曹銀生 編輯: 宋添翼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