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近日,筆者從灌云縣臨港產業區江蘇保易制藥有限公司獲悉,由該企業申報的定制級苯甲醇(供注射用)在CDE原輔包登記平臺公示。該項目是在《中國藥典》2020年版四部苯甲醇(供注射用)基礎上進行標準提升,同時能滿足現行版的USP、BP、EP、JP苯甲醇的質量標準,以及客戶其他更高的定制要求。“2015年6月,我們在灌云縣臨港產業區注冊創辦江蘇保易制藥有限公司,目前已經具備了注射級聚山梨酯80等高端藥用輔料產品的研發生產資格。”江蘇保易制藥有限公司任董事長兼總經理何飛介紹。
據悉,該企業是我市改革創新科技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引進、培養、造就創新人才的體系引領的一批創新人才創業項目。近年來,我市加快推進科技人才招引,實施更加有效的人才引進和服務保障政策,集聚一大批科技人才積極投身連云港經濟社會建設大潮。
拓展引才視野,廣聚天下英才。今年6月,716所與青島港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后續將共同開展智慧港口領域先進信息系統與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推進智慧綠色港口建設與發展。項目負責人陳燕燕是通過“花果山英才計劃”招引進我市的科技人才之一。為加快引進海內外高層次科技人才,我市自2018年起開始實施“花果山英才計劃”。該計劃實施以來,共引進創新創業人才343人,雙創團隊3個,資助金額達5000余萬元。與此同時,我市堅持“經科教聯動、產學研聯合、校所企共贏”的思路,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等20余家重點高校院所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引進科技副總287名,發展“校企聯盟”1264個。
注重人才培養,持續二十四載育英才。為加強高層次人才培養,我市自1997年開始實施“521工程”,并通過五年一個周期的培育,讓優秀人才脫穎而出。作為市人才培養的“龍頭工程”,已連續實施了五期、24年,累計培養選拔各類高層次人才7000余人次,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截至目前,已開展科研項目資助25批次1500項,資助總金額3000余萬元,發放圖書資料津貼6000萬元。在“521工程”引領下,先后有21人入選國家重大人才工程,65人入選省“科技企業家培育工程”。僅工程第五期人才中,就獲得國家和部省級獎項33項,包括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6項,省科技進步獎等獎項26項。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激發科技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建立科技創新激勵機制,在全省率先設立科技創新獎,出臺《連云港市科技創新獎勵辦法(試行)》,召開全市科技創新大會,市委市政府隆重表彰首屆50個獲獎單位和100名獲獎個人,營造尊重人才、鼓勵創新濃厚氛圍。出臺“科技改革29條”,充分擴大項目承擔單位和科技人才科研自主權,為科技創新“松綁減負”,激勵廣大科技人才放開手腳創新創造。出臺人才分類評價辦法、職稱制度改革實施辦法,改進科技人才評價方式,突出以用為本,破除“四唯”傾向,建立激勵科技成果轉化的業績評價導向,注重引入市場評價、社會評價和國際同行評價。創新外國人來華工作管理服務機制,在全省率先出臺規范性文件《外國人在連工作管理暫行辦法》,明確外國人才的引進條件和管理服務要求;出臺《關于支持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連云港片區引進外國人才的若干政策》,外國人才引進條件全省最寬,辦理時限全省最快,并設立了外國高端人才綠色通道。優化科研項目管理機制,聚焦產業發展需求,在2021年度市級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兩個方向探索“揭榜掛帥”制度,搭建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橋梁,真正使“能者上、智者上”,激發了人才創新創業活力。(記者 周瑩 通訊員 柳芳 尹軍)